第303章:收購藥企,進軍保健品行業
“我到是知道一家,同溢堂藥業,以前是廣州的藥企,后來搬遷到香港,建成了一家藥廠,藥廠占地150畝,設備都是從米國和英國進口的。”維克多道。
“哦,你怎么知道這么清楚?”哈迪問道。
維克多靦腆笑了笑,“又一次參加酒會,同溢堂藥業的老板沙同溢堂經人介紹過來和我打招呼,我不是賣青霉素嗎,咱們還有青霉素工廠,所以他以為我在米國醫藥界有關系,希望通過我把他的藥賣到米國去。”
“他們都生產什么藥?”哈迪問道。
這下可把維克多問到了,“不好意思老板,他說的名字都是中文,而且很拗口,我沒記住。”
哈迪能理解,藥名只能直譯,那些藥名別說維克多一個法國人,中國人聽了大多都懵。
哈迪抬手看了看時間,下午四點半,“還不算太晚,你看看能否聯系到那個沙同溢,聯系上就說我想見見他。”
哈迪做事不喜歡拖,能今天完成就不等明天。
“好的老板,我這就去聯系。”維克多趕緊進屋去打電話。
手上沒有沙同溢的電話號碼,不過這難不住維克多,把電話打給自己的助理,助理趕緊翻閱名片,找到同溢堂藥業的電話,最后打電話聯系上沙同溢。
沙同溢今年四十六歲,他祖輩父輩都是中醫,可謂中醫世家,不過民國時期,國內掀起反中醫浪潮,其中很多大名人,最出名的就是孫中山。
1925年病重,堅持不服用中藥,說出“余平生有癖,不服中藥”的名言,然后做了手術,術后一個月,亡。
此外還有大文豪魯迅,***,梁啟超等等一大群人。
在那種形勢下,沙同溢轉而學習西醫,后留學英國劍橋學習醫藥學,主要是藥物制作。
因為他本身就懂中醫,學習時他就發現,西醫并沒有傳說中的那般無所不能,中醫也并非一無是處,只能說各有所長。
學成之后他回到廣州,用家里的錢開了一家藥廠,開始生產中成藥,因為他引進了西方制藥技術,把中藥制作成膠囊劑、片劑,因服用方便產品賣的很好。
同溢堂家業漸漸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