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長信銀行興衰史
1995年3月底,長銀宣布壞賬總額達到7840億日元,并使用全年度利潤核銷幾乎一半的壞賬。1996年夏天,大藏省認為長銀有風險貸款為4萬億日元,占總貸款的25%,有風險貸款中三分之一已無法償還。
此后長信銀行瘋狂自救,但一直沒什么好辦法。
1998年6月下旬,長信銀行宣布與住友信托結盟。但住友信托本身壞賬也較多,而住友信托反而堅持要在政府先把長信銀行的壞賬移開,并注入公共資金使長信銀行存活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合并。遺憾的是國會投票拒絕了這一需要2萬億日元資金的計劃。
1998年10月下旬,國會同意為金融系統成立60萬億日元的安全基金,并為長信銀行尋找買主。在這期間,長信銀行被國有化托管。此時,長信銀行的資本缺口達3000億日元。長信銀行倒閉時賬上有23萬億日元,其中2/3是企業貸款。國有化后,政府管理機構逐漸拋售長信銀行的金融信貸資產,又將5萬億日元的不良資產轉移給整理回收機構。1999年夏天,長信銀行賬上最終剩下11萬億日元貸款。
來自美國的瑞博伍德集團積極地參加接管長信銀行的競價。1999年9月,瑞博伍德提出的第一份商業計劃為:以10億日元購買長信銀行,注入資本金1200億日元,同時接管長信銀行所有貸款。日本方面,政府拿出5000億日元的儲備金,提出“取消權”方案;另外再用2400億日元注入長信銀行。經過談判,日本政府將儲備金提高到9000億日元。2000年,經過多次談判,瑞博伍德接管了長信銀行,并更名為新生銀行,長信銀行的故事就此終結。
這是長信銀行崩潰倒閉重組的真實過程。也就是說巔峰期246億美元市值、資產20多萬億的長信銀行,美國資本1210億日元拿下了,還要求日本拿出5000億儲備金再注入2400億日元到長信銀行。
1210日元,日元經過升值到了199年,也就只值10億美元了。
在本書中,長信銀行的大致發展過程沒變。因為有陶知命的加入,給長信銀行埋的坑更加有針對、有準備。
而原本直到1998年才成立的金融檢察廳、金融再生委員會,也因為陶知命的亂入,在1992年底提前成立。
把數字列出來,也能讓大家對當時資金的實際價值有個判斷。這畢竟是30年前,陶知命的資金規模屬實是嚇人的,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這也是他為什么能有堅定盟友的原因之一,實力擺在那里。
50億美元甩出去,在那個時候威力有多大,會讓別人產生多大的誤判,也就能理解了。
就算擁有20多萬億円資產的長信銀行,也會因為僅僅7000多億壞賬走投無路,最終倒閉。
正常情況下陶知命不可能有足夠資金,能夠讓史蒂文森他們覺得拿出了50億米元、又要收購新聞社和電通、還得搞那什么新千年圖景投資基金去為橋本太郎積累政治資產的陶知命,除了長信銀行真的還能有其他胃口、有那么多實力去做什么。
千億美元首富堤義明不就因為區區大崎新城一個地產項目斷了鏈條嗎?
OK,長信銀行的背景就介紹到這里吧。
接下來就是三友財團真正出現在普通老百姓視線內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