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毒餌
“大郎,你那么看重香島,是為什么呢?”
還在試探嗎?陶知命淡定地回答:“雅人君,那你覺得我是為什么呢?今天的氣氛,怎么越來越奇怪了。”
看陶知命平靜的面容,陶雅人發現自己的問法很被動。
隨后他就爽朗地笑了笑:“現在我們既是朋友,也是緊密合作的伙伴了。大郎一定也對陶家很好奇,對我的故事很感興趣吧?”
“原來雅人君是想要讓大家彼此之間增進了解嗎?”陶知命也恍然大悟一般笑起來,“我的成長經歷,東京的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陶家和雅人君的經歷,我確實很感興趣。”
他說著,還拿起酒壺為陶雅人添起酒來。這樣的姿態,是將陶雅人看作更重要的那個人。
陶雅人心里舒服了不少,隨后就回憶著說道:“實際上我原本并不姓陶,確切地說,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姓什么。陶君聽說過部落民嗎?”
陶知命眼神一凝,隨后感慨道:“雅人君竟是這樣的出身嗎?現在能走到這種高度,實在了不起。”
在幕府的時代,霓虹一些從事屠宰、皮革等賤業,或者身份是乞丐、游民、罪犯的人,被稱作穢多,甚至非人,被排除在士農工商四民之外,有一個共同的稱號:部落民。
在當時的時代,部落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備受歧視和壓迫。
維新時代,盡管宣告了廢除穢多、非人等稱呼,表示他們的身份與平民相同。但在霓虹這樣一個頗為注重血統和家族傳承的社會里,實際狀況毫無改善。
事實上一直到8年前,因為部落民解放同盟的努力,專門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的《同和對策事業特別措施法》,在實施10年之后都沒什么好作用,又不得不延長數年。
這些部落民,從血緣上來說是不折不扣、土生土長的霓虹人。但部落民出身,在就業、教育、通婚等各方面仍然是最受鄙視的。
有點離譜的是,城市中的部落民又大多被劃分聚居于某些用來“同化部落民”的同和社區,因此居住在那些地區的人就有了一個無形的身份證。有些部落民出身的人為了避人耳目,常常得故意到附近的前一站或者后一站購買電車或公交車票,避免受到別人異樣目光的審視。
現在,陶雅人居然對他自保這個身份出身,可以說是很有誠意了,至少在霓虹的文化里是這樣的。
“所以,被父親大人收為義子,獲得了接收教育的機會,第一次與陶君見面時候所說的那些,正是我們陶家真心認可的觀念。人與人,難道不應該是生來平等的嗎?盡管由于后來的發展,有的人富裕了,有的人仍舊貧窮。貧窮的人為了社會地位的變化、為了變得富有,甘于出賣自己的尊嚴去做一些什么事,那都只是他們自由的選擇罷了。”
雖然他上次說的,是什么尊重不同的愛好、觀點和信仰,什么自由、和平,但陶知命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