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清談
“就這般簡單?”馬日磾好奇道。
簡單?
呂布看了看他:“利從何來?”
馬日磾本想說什么,但卻突然發現沒什么能說的。
“朝廷的利益,多半都是稅賦,要養兵,要修橋鋪路,還要時不時賑災,何來多余的利益于人?稅賦不能給,那便只能見面賦稅,這般一來,自然是地越多越好,但地越多,朝廷能收到的賦稅必然有所削減,同時百姓的壓力也就更重,天下足夠大,初時或許無關緊要,但時間推移,這份壓力會越來越多,到后來,天下耕地十成,官員士紳占據八成乃至更多,百姓如何活?當年太平之亂為何那般容易掀起?其根源皆在于此,若非活不下去,誰會提著腦袋去造反?”
“如果我大漢一直在壯大,不斷從外部吸納財富、資源落在這些士人身上,百姓雖然得的不多,但也能獲得一些好處,那樣其實還是可以和諧共處的,但大漢不可能一直不斷擴張,財富也不可能無限增長。”
蔡邕沉默馬日磾微微皺眉,看向呂布道:“按照溫侯這般說法,士方是根本?士不該存在?”
按照呂布這般說法,呂布對待士人的態度也就能理解了,對方是把士人當做毒瘤來看的。
“自然不是,天下需要有人治理,但士被捧的太高了。”呂布搖了搖頭,這是個無解的命題,士若地位不高,難以服眾,但被捧的高了,就像現在大多數士人一般,手中有權會先給自己牟利,第一代還好,第二代也還行,第三代、第四代基本就跟百姓脫節了,一個連百姓是如何生活都不知道的士,你指望他能為百姓做主?
如果知道馬日磾的想法,呂布定然會嗤之以鼻,現在他的確是想讓這天下做出些改變,不要走進此前的輪回,但在一開始,呂布之所以苛責士人,完全是因為他被排斥在外而已,并沒有多高尚的理由。
到目前為止,人們說的天下歸心歸的是士人之心,跟百姓其實沒多大關系。
“今日聽溫侯一言,勝讀十年書啊。”馬日磾苦笑,這么赤裸裸的將問題擺出來,多少讓人有些不適應,但又無法反駁。
蔡邕也嘆了口氣,本以為已經看清了世道人心,但當根本問題擺出來的時候,還是感覺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