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尋覓
諸葛亮為何來此?
一來是徐庶、龐統(tǒng)幾次書信邀請;二來是對如今朝廷下一步方向的好奇,他看得出來,呂布野心極大,或者不能說是野心,而該說是志向,登基稱帝,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已經(jīng)是一生所求了,然而對呂布而言,可能并非如此。
他要的更大,但那種志向,諸葛亮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如何實現(xiàn),所以他想來朝中看看。
沒有去找徐庶和龐統(tǒng)引薦,只要這科舉還沒到那種亂象橫生的地步,自己不可能被埋沒,若是真的最終不中,他也不會多言什么不公,他會默默回去,繼續(xù)在臥龍崗觀看呂布之后所為,看他將如何來治理這天下。
這一屆科舉乃是在洛陽首次舉行的科舉,與當(dāng)初初屆只有一千五百多人的科舉相比,這一次前來參加科舉的人數(shù)規(guī)模空前盛大,足有萬人之多,加上隨行書童、伴讀或者干脆全家跑來陪考的,再或者是單純跑來湊熱鬧、結(jié)交名士的,看到商機跑來做買賣的,這次科舉給洛陽帶來的人口壓力恐怕在十萬人往上了,這才是造成如今洛陽看起來很亂的根源。
朝廷這邊雖然有過預(yù)測,但還是沒能完全穩(wěn)住治安,出現(xiàn)不少亂象。
這一次呂布倒是沒有直接去管,人越來越多,若事必躬親的話,會忙不過來,所以他只是主持,管理方面則由禮部來做。
剛剛回來的司馬懿,禮部仆射的位子還沒做舒坦呢,就被賈詡拉過來幫忙,荀攸忙碌那是他習(xí)慣了,但賈詡可沒習(xí)慣這種高強度的工作量,只能說……司馬懿回來的正是時候,讓賈詡又能名正言順的坐在呂布身邊喝茶看荀攸忙碌。
也幸虧六部都有人過來幫忙,否則這次科舉方方面面的事情,可不比調(diào)度十萬大軍輕松。
“以后這人才會越來越多,得想個法子分流吶!”呂布批閱著一片片文章,當(dāng)年一千五百人,朝廷取士八百,后來三千人,朝廷還是取八百,到現(xiàn)在一萬人,朝廷依舊只取八百之?dāng)?shù),朝廷取士數(shù)量沒變,但被選中的幾率卻是一直在變。
呂布抽空看向賈詡道:“文和可有解決之法?”
賈詡想了想道:“開疆拓土,或是新設(shè)衙署,然無論哪樣,都不適合,其實陛下也可將這科舉年限延長,往年三年一舉,改為五年或是十年如何?”
以前呂布沒人用,但隨著天下一統(tǒng),可用之人自然是越來越多,人才飽滿之后,新中的士子自然無法安排了。
其實還有一個法子賈詡沒說,呂布應(yīng)該也知道,那就是在老的里甄選廢物剔除,但若是有法可依還行,若是無法可依,也就是人家沒犯事把人家剔除,那就會影響到科舉的公信力問題了。
所以最好是每隔兩年查一次貪官污吏,技能震懾百官心思,也能讓百姓舒心,最重要的是,能騰出一部分空位給新人。
“看文章!”呂布搖了搖頭,這個事情已經(jīng)在降了,不過他想的卻是將這些人才分到其他行業(yè)里,不過眼下大漢基礎(chǔ)未曾完成,將太極爐推入民間的計劃也還未開始,現(xiàn)在倒是不急著做這些。
科舉持續(xù)了三月之久,終于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