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將
“快些進(jìn)兵吧,拿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荊州軍經(jīng)此一戰(zhàn),已經(jīng)沒多少余力來與我軍相抗了。”
兩萬大軍被徐晃打的大敗,還要封鎖江面阻止張遼渡江,現(xiàn)在荊州軍應(yīng)該拿不出太多軍隊來跟他們打了,正好一舉拿下三郡,而后朝武陵進(jìn)發(fā),到時候看他們是撤軍自保還是繼續(xù)阻攔張遼渡江。
其實這個時候蔡瑁這些人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出兵截斷后路,攻占已經(jīng)沒多少守軍的長沙,或者在魏延和徐晃來攻零陵的時候奪回桂陽。
但若真如此,魏延和徐晃可就要樂開了。
跟尋常的行軍不同,攻城對擁有藤甲和二十門火神砲的南陽軍和蜀軍來說并不太難,荊南地區(qū)縱橫交錯的水道可以讓他們少量的輜重搬運起來毫不費力,完全可以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蔡瑁如果這個時候攻打長沙,那魏延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零陵直接去攻武陵。
反正是在荊南地界,魏延和徐晃只需要一個落腳地方就行,這么打下去,先扛不住的還是蔡瑁等人。
蒯越正是看清了魏延這般只留少數(shù)人馬守后方的真正目的,才制止了蔡瑁斷其后路,人家其實已經(jīng)被斷了,大將一封鎖,張遼過不來,魏延和徐晃就沒有后路可言。
但問題是這兩人極其部下太能打,刀槍不入的藤甲兵,訓(xùn)練有素的南陽軍,雙方相輔相成,蔡瑁兩萬大軍被三千人所破,對于最近這一年多來的戰(zhàn)報來說,其實也沒什么丟人的,至少還有來有回,襄陽防守的時候,都沒機會出手城就被人家破了。
現(xiàn)在也只能看著他們大搖大擺的跑去攻打零陵。
蔡瑁自然不甘心,正面大不過,但過來荊州的敵軍就那么多,耗也要把他們耗死,所以他帶著人馬來到零陵,幫忙防守。
劉度有些為難,這次的敵人跟以往小打小鬧的宗賊顯然不是一回事,敵人的作風(fēng)有些像流寇,最要命的是,荊南這邊宗族對朝廷軍隊和對荊州軍的態(tài)度其實差不多。
荊南一直都在荊州核心勢力的邊緣徘徊,因為環(huán)境氣候不如荊北,所以這邊沒有如同蔡家、蒯家這樣的大家族,甚至小一些的馬家、寇家這樣的家族也沒有,多是以宗族形勢形成的地方勢力。
荊南人口不少,但向荊州刺史這邊交稅的人不多,也就是說荊南各郡衙署實際控制的人口其實不多,甚至很難通過戶籍來確定荊南四郡的人口數(shù)量。
沒有大家族,但小家族扎堆,這里單門獨戶很難生存,因此產(chǎn)生了一種在其他地方算不上主流的群體,宗賊!
以前荊北、南陽也有,不過劉表做了荊州牧之后,荊北的宗賊基本被肅清了,至于南陽宗賊,當(dāng)年呂布一手遷民令,加上后來這十多年南陽稅制革新,已經(jīng)瓦解了宗賊。
事實上,宗賊之所以存在并非人心向惡,或者朝廷制度,宗賊的條件有兩個,第一是家族大,若只論人數(shù),甚至不比一下地方豪族少,而另一個特點就是沒什么背景。
一般世家豪族,祖上三代之內(nèi),至少有個太守,而宗賊可能連個縣令都沒有,之所以形成地方宗賊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朝廷的苛捐雜稅下,單門獨戶無法生存,原本一般人家兩三代就疏遠(yuǎn)了,但在這里,可能四五代都在一塊兒抱團,為的就是抗衡朝廷的壓迫,甚至勾結(jié)山越攻擊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