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選妃,品類議定,發現
“臣等聯系各位圣人,多次探討,目前已確定了啟蒙階段的授學內容,從儒家入手。”
韓非答道:“儒學第一鏡為書山百卷的境界,只要聞聽閱讀書籍,凝神品吾書中真意,便可成就天地間的一股氣息,是為儒家正氣。”
總結歸納各品系的修行,盡量降低修行門檻,是為民啟智的途徑之一。
在各地學宮推廣修行,初境以儒家書山百卷境界入門,所謂書讀百卷氣自華,便是這個意思,誦讀古卷,養胸中正氣,可讓人知禮、明理。
此是三教九流品系中,入門門檻最低的一個,也最容易成就。
“第二境修行,仍選擇以儒家品系繼續推進。
儒家第二境為筆下生蓮,初境以后,體內已有儒家之氣,通過第二境的筆下生蓮釋放出來,此時便可初步應用修行之力。
這一步仍相對簡單,尤其是眾圣對其進行調整后,進一步降低了修行難度。”
呂不韋身為雜家,對串聯個品系頗有經驗,一邊探討,一邊推動法力,進行演示。
其手中憑空衍生出一支法力凝聚的筆鋒,書寫圣人文章:
“我雜家的部分修行,能以虛衍實,化為諸般神奇造物。還有丹青一道的畫船渡河,畫云生雨,在道理上都和儒家第二境的筆下生蓮相類……”
“學宮授學品系的第三境,是在有了一二境的基礎上,再以法家修行作為銜接。
初入法家,可明事理,辨虛妄妖邪,則能起到人人修行自強的目的。
第三步可將前兩步積累的儒家氣息,與法家結合,以法為用,儒家為根基。
我等已嘗試過,兩者是各品類中,少有能在這一階段,做到力量兼容的兩大品類。”
“吾等現在只確定了前三境的修行,后續再進行增補,逐漸完善。”呂不韋總結道。
趙淮中:“后續其實已經不需要完善了,寡人估計,學習前三部分以后,各人便會展現出不同天賦,多數人終生都無法跨越這三個階段。
若有天賦上佳者,屆時可以依據個人情況,引導其進入不同品類,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