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兩朝帝王再面基【求訂求票】
早年趙淮中來物造部視察時, 季末曾經介紹過一種墨家制作的木馬,內部以機扣安裝了旋轉吐箭的設施。
可惜因為內部結構精密, 穩定性不夠, 無法連續吐箭, 經常卡克。
所以無法大規模制造成軍械。
趙淮中回憶起穿越前的一些槍械轉輪發射構造, 給出建議, 對這件器物進行了改良。
趙淮中還結合穿越前的一些認知,提出了一種新的陣紋結構理念。
即和數學建模過程類似的一種陣紋序列。
他來物造部就是為了和張蒼等人,共同推動研究這種前所未有的陣紋結構的形成。
眼前的轉輪弩箭發射器械,是這種陣紋結構的一種應用。
冷兵器作戰時代,弓弩是唯一的遠距離武器,若能在這方面進行改良,能大幅減少士兵的近戰接觸和傷損。
神州大地,在秦之前已經有數百年不停征戰的歷史,諸侯交鋒,死傷不計其數。
但有些仗又不能不打,否則就要被欺負,成為被奴役的一方。
因此怎樣節約兵力,增強實力,一直都是各國在全力追求的目標。
物造部研究的這種轉輪弓弩。
以箭匣裝箭,每個劍匣三十枚銅箭,以搖桿發射,能在大概二十五次呼吸的時間內,發射出去。
采用的結構,就是之前墨家研究出來的轉輪結構,和現代的轉輪手槍是一個原理。
所謂技術不夠法力來湊,趙淮中提出類似數學結構模型的概念,是一種新的咒文陣列,祭刻在這種弩箭內部,用來調整輔助轉輪弩發射時的誤差,減少內部的精密構造,從而達到流暢使用的效果。
這是個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困難重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