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佛國
“世事易變,人性難變。”
鑒泉平靜道:“出世之前需入世,我周游天下幾十年,見過了各層各面的人與事。這半年多以來,虞國因鐵道建設(shè)而欣欣向榮,
各地陸續(xù)出現(xiàn)錢荒,銅幣鑄造的速度,趕不上人們花掉的速度,朝廷因此批準生產(chǎn)更多紙鈔飛錢。
這便帶來了新的問題,百姓的財富,從一變成了二,看似生活更加富足,
但那些世族、商號的財富,卻乘著鐵路的東風急速膨脹,從十,變成了一百。未來還會變成一千,上萬。”
鑒泉稍稍頓首道:“世族、商號對百姓的掌控與占有,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fā)直接與深刻。
去看看鐵路沿線工坊中的勞工、童工、女工,他們的生存境遇,并不比之前的佃農(nóng)好多少。
佃農(nóng)好歹能保存糧食的一半,而現(xiàn)在勞工生產(chǎn)出的財富的十分之八九,都被工坊主拿走。
工坊主予取予求,肆無忌憚。
這正常么?或者說,這符合鐵道的發(fā)明者,也就是你們學宮的初心么?”
不等李昂回答,鑒泉繼續(xù)說道:“是,學宮是恪守道德,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不假。但縱觀過去三百年,學宮的整體道德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時的山長。
上一任山長仇知白,信奉無為而治,不愿干涉朝政,所以武后才能上位,追殺李虞宗室而不擔心學宮干預。
現(xiàn)任山長連玄霄,積極入世,所以學宮才和李虞皇室看上去親密無間,雙方抱有默契,對于仇知白時期的所有事情閉口不談。
我相信你的道德是高尚的,但生老病死乃人間常理,就算臨淵境的大修行者也無法逃脫。
你真的能保證,在你發(fā)明了一項項技術(shù)之后,在你死后,每一代學宮永遠都會挺身而出,站在最需要幫助的百姓前面么?”
“...”
李昂沉默以對,他看過學宮的校史,經(jīng)歷過隋末的混亂,虞初時期學宮學子中,世族與寒門的比例是二比八。
而現(xiàn)在,學宮學子中,出身世族與出身寒門的比例,變成了接近七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