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這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啊!
這事兒表面上起來,似乎是朱三太子、朱三太孫父子放棄無上權力,實行虛君政體的開始。
但實際上,朱三太子、朱三太孫兩父子的無上權力本來就不存在!
延平王府的本錢比定王府大太多了,捧定王監國不過是為了讓定王當肉盾吸引清廷的火力,怎么可能真的讓一個是真是假都不清楚的定王掌權?
所以十一大學士共掌大權幾乎就是最理想的權利游戲規則了,不僅可以避免定王府和延平王府為了還是“期權”的最高權力發生沖突。
而且也讓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后,可以通過調整各自擁有的大學士數量,以完成最高權力的轉讓,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火并。
另外,大學士的數量較少,僅僅只有十一人,也使得這套決策機制的效率有了保證,不會變成一個扯皮會議。
而第三件足以改變歷史的事件,則是確立了“均田、均稅、均役”等三均,以及促進工商和四民平等的發展路線。
這個路子乍一看似乎是要“大平均”,有點脫離實際,太過理想化。但實際上卻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因為“均田、均稅、均役”的本質是限制或剝奪封建地主階級對土地的占用,減輕自耕農的負擔,使得他們將更多的財力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上——因為現在的潮州人多地少,可以實現“人均富農”,而且土地普遍歸宗族集體占有。“均田”實際上不會剝奪富農的土地,只是厘清了產權,保障了各個宗族對土地的集體占有。
所以“均田、均稅、均役”是保護,而不是打擊富農的。
和“均田、均稅、均役”同時提出的,則是大力發展工商業——潮州的富農經濟想要搞好,就必須把工商業發展起來。否則富農的產品沒辦法變現,富農經濟是怎么都發展不起來的。
而朱和墭在怎么發展潮州的工商業這方面是最有經驗的!
他的辦法就是......辦廠創業。
而且是大手筆,一出手就是五個廠,分別是東廠、西廠、內廠、北廠、南廠。
這五個廠子的負責人都不叫廠長、經理,也不叫什么CEO,而是叫“廠公”、“督公”或“廠臣”!
聽上去就很有氣勢啊!
除了氣勢之外,這五個廠子還都有非常厲害的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