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糧業局與考成必須嚴格
誰要是敢私鑄大明銀幣,就是私刻太祖,是對太祖不敬,一經查明查沒所有私鑄銀幣,斬立決!
包括燒了重鑄為銀器甚至做成缺斤短兩的假銀幣,也是對太祖大不敬,一經查明,查沒所有銀器與假銀幣,斬立決!
還有士民可以借太祖之威將銀幣用于交易儲存,但有義務且必須妥善保管,誰要是損毀或弄得太臟也是對太祖不敬!按輕重處以服役三年以上到斬立決的刑罰。”
據朱由校所知,大明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貨幣制度,使得大明現在的金融完全不被朝廷所控制。
然而,大明現在因為大量白銀流入而已經在民間進入了以銀子作為主要貨幣交易的時代。
所以,朱由校早就想通過慢慢建立起大明貨幣制度的方式進而讓大明朝廷可以控制大明的經濟,進而可以使大明更加富足。
現在請太祖神像鑄造銀幣就是朱由校想搞官方貨幣的一個開始。
朱由校沒有一開始就搞紙幣,因為寶鈔的濫發使得名將對官方紙幣失去了信任。
所以,朱由校只能一開始從鑄造銀制貨幣開始,且從給官員發放俸祿與賞銀開始。
朱由校沒有直接在稅收上為建立官方貨幣做準備。
即通過稅收只收銀而不收糧的方式。
因為朱由校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稅收只收銀子的話,許多自給自足沒有多少商品交易活動的自耕農手里只有糧食而沒有銀子,讓其只交銀子反而使其為了繳納稅銀而不得不拿糧食去跟豪紳大戶換銀子,而豪紳大戶則趁機壓低糧價進而剝削農民。
尤其是北方的自耕農。
所以,朱由校只先在支出方面盡量用銀子支出,但在朝廷進項方面還是采取收糧亦收銀的靈活方式。
“陛下,全部折銀發放的話,官員及其家人便不得不去市面上購糧,這樣只怕會導致市面上銀價不穩,而糧價就會再次增加,而不利于庶民生計。”
方從哲承認皇帝這樣做很高明,發銀子的確比發糧食好,畢竟大明現在是不缺銀子缺糧食,但他還是不得不提醒起朱由校來。
“眼下西廠在南直隸催繳逋賦大為有效,接下來即便催繳齊的糧食先運于地方補足地方官倉,也還是會剩余不少運送進京,而到時候肯定會導致京城糧食出現大增,正好增加市面的銀子數量以保住糧價避免傷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