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明接下來要做的事
否則,只要天下太平,無內憂外患后,天子與士大夫包括天下百姓就都會懶怠,進而使得整個大明上下都在坐吃山空!
所以,我們這些肉食者得有這么一個目標!要么對外取利,要么想辦法革新技藝以提高糧食產量,這才是朕這個天子和你們這些權貴士紳于社稷該做的事,而不是竭民之田,刮民之財!”
朱由校說了起來。
方從哲聽后這才如醍醐灌頂起來。
作為這個時代最精明的官員之一,他到這時自然聽明白了朱由校要實現大明人人皆富的真正目的。
甚至方從哲有種領悟真味的感覺。
方從哲作為大明多年的內閣首輔,甚至還獨掌內閣多年,深得萬歷信任,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在于他雖然也是文官,但還是有對社稷的責任感,不是只顧著自己士大夫利益的人。
而且,方從哲也是有自己政治抱負的人,要不然,他在萬歷朝就任首輔期間也不會提出過一些增稅的改革措施。
另外,方從哲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自然也清楚集中力量把蛋糕做大比分好蛋糕更好的道理。
所以,朱由校現在說的這一套培養忠誠于皇帝的新權貴即新精英,同時在皇帝統治下,設立實現大明人人皆富的目標,并因此一起對外奪利與提高生產力的策略很對他的胃口。
因此,方從哲忙激動地道:“陛下以鐵器與曲轅犁為例舉技法革新之功效,實乃獨辟蹊徑之論,而且陛下以實現人人均富之目標為朝廷奮進之目標,也的確乃《禮記》所倡大同,自當為鞭策后人奮進之動力,士林中人,不能只顧一己之利,而不忠于社稷,沒有實現人人皆富、建立大同的抱負。”
“沒錯,所以,我們得以此來布局,聯合忠誠有抱負之人,革新我大明各類技藝,掌握最好的技藝,然后以此奪天下之利,那些在幕后只顧著自己富貴的人,要么老老實實地重新歸順朕,在朕這里討碗湯喝,要么就死無葬身之地!”
接著,朱由校笑著說了一句。
朱由校很欣慰自己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明白了自己的深意,暗嘆果然是響鼓是不用重錘敲的。
這讓朱由校對接下來的大明改革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為朱由校自認自己的優勢只是比這個世界最聰明的人多了幾百年的見識而已,可以制定出一些可能是有先見之明的國家戰略而已,但在執行這些國家戰略而需要用到手段和計謀時,自己可能不如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