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五章 擴編近衛營與細作罷工
所以,朕倒是想看看,朕的羽林衛出戰規模一旦在三千人以上后,還能不能與東虜對戰一番!”
“陛下所言,臣與講武堂諸位老將軍皆有此議,我大明各將門家丁與將門子弟論悍勇與騎射不遜于甚至略強于東虜!尤其是戚、麻、尤、曹、杜這些將門,從太祖當年起兵時就積攢的家學韜略,倒不至于會遜于東虜,只是東虜奴酋頗有治軍治民之能,以八旗之制而使女真人亦農亦兵,而達到無論耕作還是作戰皆能令行禁止!”
徐光啟這時候附和了起來。
“羽林衛如今已有萬人,必須要繼續實行嚴明的軍紀與作戰制度!要在和同等規模的東虜作戰時,依舊能取勝,而且完勝!
不只萬人規模,以后十萬人乃至百萬人的規模也當如此,但這對指揮者的要求會更高,所以對帶兵者的訓練也得時刻加強,大明以后的帶兵官將不能只是因為勇武便可被重用,必須要有統籌之才!”
朱由校說著就突然問著徐光啟:“農科院的番薯與土豆配制的如何?”
“已經進入推廣階段。”
徐光啟回道。
“既如此,你接下來便負責屯田推廣番薯和土豆,尤其是在偏冷的遼東和關內北邊推廣土豆,兵部尚書一職,由熊廷弼擔任,袁可立調任遼東任經略,朱燮元接替袁可立,但遼東這方面,得先給袁可立說清楚,讓他記得遵循朝廷和熊廷弼在遼東現在采取的策略,不過他任遼東巡撫時便配合熊廷弼,倒也不用擔心,但還是要提醒一下,遼東巡撫還是由孫傳庭擔任,有這兩人在遼東,即便熊廷弼回京也無妨,讓熊廷弼回來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培育能帶兵一方的戰將!”
朱由校吩咐道。
徐光啟聽后忙拱手道:“陛下圣明!熊廷弼久任封疆,統兵數十萬,能使東虜尺寸不進,且被擊退十多次,可見其馭將統兵之能非常人能及,回京倒也能起到譚襄敏之效,而袁、孫二人大有熊之才卻比熊更善文武相處之道,以臣之見,或許比熊在遼東更成效。”
朱由校笑了笑道:“但愿如此,若這二人能在遼東比熊廷弼做的更好,那將來滅東虜,則大事可成!”
“愛卿的屯田推廣新作物很是重要,他東虜是農兵合一,但朕有意讓強兵只屬于朝廷只屬于朕,且不事耕作屯田事,只負責作戰,故就需要民之所產夠豐夠富,才能養更多更強的兵,另外這樣才能讓民眾更富,民眾更富,則國家能強,則東虜等外虜則無法成為我大明之對手,這次京師流民能安居下來,使得京師天津一帶買賣活躍起來,四周百姓也因此得以有脫貧致富之道,便使得東虜難以在我大明安插細作,探聽朝政要事!”
朱由校接著又說了起來。
“臣恭聆圣訓,請陛下放心,臣定推廣好新作物,與做好屯田之事,并將農科院新制各種農具與水車進行推廣,以期大明農事更好!”
徐光啟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