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群臣自陳罪責,君權達到巔峰
“當然!”
金茂吉很是肯定地回了一句,又道:“不然,這皇極殿也不會再遭天火!陛下,你縱容不畏死,難道也不怕遭天譴嗎,使大明社稷不再被上天眷顧?!”
朱由校則拉下臉來,問道:“你有何證據,證明這是天火,你又有何資格,解釋天意?”
“代天統御天下的是皇帝,是朕!唯朕可解釋天意,因為只有朕可代表天意,是朕口含天憲,而不是你金茂吉。”
朱由校這時候神色嚴肅地看著金茂吉說了起來,然后又睥睨了一眼群臣,大聲喝道:“更不是你們當中的任何人!幾時做臣子的能代表天意了,這天下到底是朕這個君主的天下,還是你們的天下?!”
朱由校說著就又道:“以朕看,這次皇極殿失火,非朕之過,乃你們這些做臣子的人里,有不忠者存在,而且還不少!所以,上天才會示警于朕!上天認為朕太過仁慈,并早已不忿爾等臣德不修,而不利社稷,故使皇極殿失火,使朕知其意!”
“陛下圣明!”
方從哲先站了出來,回了一句。
他本來也擔心有官員借皇極殿失火的事而逼陛下下罪己詔,并以此嚇唬陛下,但他沒想到皇帝陛下早有自己的一番見解,而直接說這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不忠誠所致,這一下子,就讓方從哲豁然開朗了。
所以,方從哲便在稱頌皇帝圣明后,就立即補充道:“此次皇極殿失火,的確是臣等有罪所致,與天子無干!亦如陛下所言,陛下乃天子,得天命者,自代表天意,豈有違背天意之說?因為陛下便是天意!天意便是陛下!故任何時候,天子都無罪,諸位可有聞天言自己有罪乎?!”
說著,方從哲就躬身說道:“要是是臣子之罪,則臣之罪最大,臣一是有失察之罪,有反賊列于朝堂,臣身為首輔竟不知,險些使君父為逆賊所害,臣萬死!臣二是有未及時反省之罪,皇極殿失火,然臣卻仗著天子乃千古第一仁君,而不在意天罰,故而未及時上自省疏,臣昏聵,臣萬死!”
“臣也罪該萬死!臣為遼東經略數載,竟未徹底剿滅東虜,而使東虜與內奸勾結,險些使陛下有性命之憂,臣既有無能之罪,也有失察之罪,故因臣之罪,方才有此天罰!”
熊廷弼也跟著躬身,直接也陳述起自己的罪過來。
畢自嚴也跟著躬身:“臣也有罪!臣當在陛下即位之初,便上疏建言陛下收編京師流民,這樣便少餓死上萬人!臣之罪,在于不夠忠君愛民,過于在乎個人之仕途,故導致有枉死之人,陛下只怕早已對臣之過不滿,只是陛下仁德,未曾追究臣,而故天意也如此,并因此降天火,使臣警醒!”
汪應蛟也躬身道:“臣更有罪!臣之前身為戶部尚書,又作為南直人,明知南方富庶至極,而北方凋敝,卻未及時建言陛下加征南方士紳之賦稅而補朝廷之不足,臣明顯有為明哲保身而建言不力之罪!”
一時間,支持朱由校的改革派官員紛紛借此機會往自己身上攬罪,表示皇極殿失火是自己這些臣子失德,而與天子無關,因為天子就代表天意,天意怎么會因為天子不滿呢。
“臣請陛下恩準臣等上自陳罪責疏,以反省己罪,并請陛下裁奪!而以后皆依此例,每逢天象異常或地動以及火電突現等事,為人臣者都當反省己身,可有貪墨、可有不忠、可有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