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緝拿貪官,陜西大災
他沒想到歷史上在這個時間段所發生的陜西大旱災所產生的饑荒慘狀到底還是發生了。
本來朱由校對此是有所準備的,
他知道在歷史上的這段時間,自然氣候對陜西非常不友好,持續的寒潮,持續的旱災,讓這里成了明末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源地。
所以,為避免這種情況,他提前派了歷史上這個時期積極向崇禎報道陜西災情的文官馬懋才以陜西巡撫身份入陜監視災情,且允諾暫停對陜西的田賦增收。
不過,現在朱由校不得不承認,在這種天災面前,他即便有所準備,也是不夠的,還得動用更多的國力才能避免這種天災對這里的人和整個大明的社稷造成很大的影響。
朱由校知道歷史上的崇禎時期是個災難頻發的時間。
崇禎元年:陜西大旱災開始,也就是現在馬懋才所奏之事,且持續五年。
崇禎二年:長達十年的寒潮出現,氣溫驟降,饑荒加重。
崇禎五年:西北、江南發生大饑荒,黃河決口,導致南北往來幾欲斷絕,商賈不通,道路阻塞。
崇禎六年:山西發生大規模疫災。
崇禎七年:寧夏發生大規模鼠患。
崇禎八年:大規模蝗災發生,山海關出現大規模天花肆掠。
崇禎九年:山西、蒙古南部發生瘟疫。
崇禎十年:連續七年的大旱災開始出現。
崇禎十二年:山東和長江流域爆發大規模天花。
崇禎十三年:山東發生大旱災,陜西出現大規模瘟疫。
崇禎十四年:江南出現大規模饑荒,山東出現大規模瘟疫。
崇禎十六年:大規模鼠疫出現在北方。
幾乎是年年都有大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