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徐階后人,被罰去澳洲當礦工
而有的人,為求中第,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如資本家會因為追逐利潤而賣掉勒死自己的繩索一樣,許多讀書人為了功名富貴,在科舉中,也因此互相攀緣、廣結門戶,因此不惜違反律法,觸犯大罪,而行賄考官,買通關系。
如歷史上的崇禎六年,復社領袖張溥在蘇州大宴文震孟、項煜,公然私托其會試時助楊維樞、吳鐘巒入選會元。
崇禎十年,吳偉業與夏曰瑚密商,暗做手腳,終于讓孫以敬奪得會元。
而吳偉業自己能夠高中會元,也是因為有周延儒、李明睿與其父親私交很好。
所以,真正只懷揣著治國平天下之志,而對功名富貴執念未深的士大夫,則或多或少因為不愿采取太低劣的手段,而不能中第。
故而,中第的進士里,真正欲治國平天下的士子越來越少。
好在,如今的大明,自朱由校即位后,大幅度擴招會試與鄉試名額,也就使得許多更愿意選擇治國平天下為畢生信念的士子中第。
尤其是像顧炎武這些于后世留名的厲害人物,在這個時代,被朱由校直接注意到,而得以很快就做官,為大明做事。
而歷史上,像顧炎武這些人只會因為心思純正,而一直科舉不第,且因此一直準備科舉而勞心費力,蹉跎歲月,直到屢試不第數次,且看清了官場世情之骯臟后,才醒悟過來,不再執拗于科舉,覺得不做官,也能濟世救民,進而因此著書立說,最終成為一代大家,等到后世,其名聲反而超過,與他同時代取得功名富貴的那些臺閣公卿之人。
作為皇帝的朱由校也選擇了“貧者漸富、富者不貧”的理念,而不愿意只讓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這也就使得在大明中央帝國,朝廷會主動干預市場經濟的自由發展。
因而,只追求功名富貴的人,在大明本土也就過得很不開心。
畢竟朝廷讓他們這些只追求功名富貴者,不能任意逐利也就算了,還不能讓他們生活崇豪竟奢。
朝廷的確是既要貧者漸富,而已富者不能回到貧困的狀態。
因為朝廷是要天下皆富。
故而,朝廷現在通過禁止土地加租和土地交易,而逼得這些富貴者,也不能揮金如土。
徐階之曾孫,徐念存就生活奢靡,常愛斗富競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