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現在想要朕的錢?之前干嘛去了!
“臣,臣,臣只是認為蘇州與別處不同,有些實情是需要陛下您知道一下,而這些學者或可為陛下指明一二,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臣不敢斷言他們的對錯,只以一個客觀者,為陛下為蘇州士民做事。”
閔玄成回道。
“你這是讓朕兼聽?”
“可朕怎么只聽得見一種聲音?”
朱由校問道。
“陛下!您不必再為難府尹,蘇州作為大明經濟增長的最大源頭,有著別地無與倫比的財富增長優勢,他應該作為國帑的重點投資之地,也理應得到優待,而促進盛世之繁榮!”
這時候,學者吳楠岱倒是忍不住站起身,為閔玄成說起話來。
朱由校因此看向了他,淡淡一笑道:“可大明不是只有蘇州一地!”
吳楠岱則繼續說道:“但蘇州才是朝廷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因為蘇州是大明的門面,也是唯一可以給蘇州帶來價值的地方,蘇州理應受到更多的優待!”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蘇州這邊,商賈們融資艱難,但云貴隴西安西這樣的不毛之地,卻能年年獲得巨額的國帑支持,結果建好的橋梁道路除了朝廷官校軍隊在用,根本沒帶來什么經濟效益。另外,蘇州之富饒已不同別地,執政者所面臨的問題與別地也不同,故朝廷有些政令是只適應別的,并不適宜蘇州,給蘇州一定的自治權,是有利于蘇州士民,使其更加繁榮的。”
“蘇州人均學識高、技術人才多,工商業發達,這一點,朕承認。”
“但這不代表,蘇州擁有這一切就是靠他自己得來的,是靠整個帝國內部發達的內需帶動的!沒有整個大明為基礎,你蘇州靠什么發達起來?”
“靠人才?可有幾個是本地的人才?”
朱由校說到這里,就問道:“你是本地的嗎?”
吳楠岱沒有回答。
“國帑怎么用,經濟怎么調控,讓蘇州在整個大明扮演什么角色,朝廷自有安排,你們可以發表看法,但是不代表朝廷就必須聽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