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明軍鐵騎深入歐洲腹地(三合一)
明軍則往往因此會聚集兵力替羅剎人討伐這些波蘭騎兵。
即便波蘭騎兵在大規模的明軍到來之前逃離了普斯科夫一帶,但卻輸了在羅剎國的人心,而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
因為明國漢人基本居住在各處城堡內,波蘭騎兵很難殺到明國漢人,所以被波蘭騎兵砍殺的大多數是已經分得田地成為大明關外自耕農的羅剎農奴。
再加上,大明官員趁機宣揚波蘭貴族的罪孽,也就使得波蘭王國這樣做只會把幫助大明鞏固在羅剎國的統治。
在此背景下,因為大明中央朝廷確定軍事進攻的重心放在北邊,即東北歐一帶,所以,大明天啟皇帝準予羅剎國區域,已歸附大明的農奴們組成軍隊,且賜軍隊名字為“赤焰”,意思是把溫暖的東方紅色火焰燃遍整個歐洲,給所有苦難的人帶來溫暖。
當然,真正原因是,大明帝國要利用這些被漢化的羅剎人對波蘭等國的仇恨,來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
羅剎人自然是愿意,畢竟這是一個提升他們在普通羅剎人中的地位的機會。
“讓全世界的苦難之人,都能享受到大明天子帶來的溫暖!”
烏克蘭總督曾保明此時就在已屬于大明基輔城的一所漢文學堂的漢人與烏克蘭人所生的混血兒少年們面前發出了號召。
這群混血兒聽得很是激情澎湃,他們一開始受的教育都是要將圣人之仁德普及于天下,要教化人心,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故而他們沒有質疑曾保明這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隨著大明從其他戰場抽調的軍隊漸漸往第聶伯河與道家瓦河一帶集中,大明帝國在北線的兵力已開始激增至近百萬!
以致于前線明軍數量比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軍隊數量呈現出壓倒性優勢。
這還是索別斯基在大規模擴兵的情況下。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今這些西方強國和大明這個體量的帝國相比起來,無論怎么比,都是相對很狹小的。
即便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對他們而言,大明在縱深數百公里的戰線上開展進攻,已經是全面戰爭。
但對于龐大的大明帝國而言,不過是局部戰爭而已。
隨著老帥周遇吉來到莫斯科,且在這里設立了定西大將軍的總指揮大本營后,就正式布置起了進攻計劃,且沒多久,就主動派出大軍進攻波蘭立陶宛聯邦,開啟帝國向西繼續擴張的步伐。
其中,明軍一部二十萬大軍直接由基輔沿著第聶伯河北進,浩浩蕩蕩壓地蓋山一般,朝立陶宛國都明斯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