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貞烈忠孝之才不會背棄君父
所以,朱由校完全不擔心幾百個士子罷考。
而韓爌、孫如游、錢謙益三人聽朱由校這么說自然是很詫異也很憤怒,他們沒想到這個竟然沒有把天子嚇住。
甚至天子還因此直接要革除罷考者功名,永不敘用,甚至不讓其三代之人參加科舉。
韓爌不由得心道:“陛下這完全是有恃無恐啊!仗著天下想做官的人多,不把士子當回事。”
“陛下,這些罷考的士子多為飽讀詩書、才能卓越者呀,朝廷選才自當以選到真才實學的為第一,故而,此次近千士子罷考之事,不可輕視啊,他們罷考也不是不想報效朝廷,而只是對朝廷如今苛待士林而有不滿之心啊。”
孫如游這時候也不由得激動地了起來,他真想讓自己這位陛下可以稍微尊重一下讀書人。
朱由校斜視了孫如游一眼:“不滿?他們還敢不滿?賦役優免,出行不禁,見官不跪,朝廷對其如此恩待遠甚于庶民,他們當中誰要是不滿那就真是忘恩負義,不知忠孝!
朕看不但讓其三代不能參加科舉為官,其三族三代也不能參加科舉!因為其家風族風以及親族之教養肯定亦有問題!其本人更是應該流放!就這么擬旨,宣示下去凡罷考者若敢有不滿之心一經查實就如此嚴辦!”
“是!”
方從哲回了一句。
而孫如游則不由得驚駭道:“陛下,不能這么想呀,治國需要賢才呀,而這些罷考者多為貞烈之士,將來之棟梁啊!”
朱由校可不覺得這些數百名罷考的士子和沒有罷考的士子有什么與眾不同。
畢竟都是學的一門學問,都是擅長寫八股文。
唯一的差別可能是八股文水平不一樣,還有就是在政治觀念上可能不一樣,有的人念歪了經,只在乎自己士大夫的臉面,有的人則因為種種原因更加注重整個社稷與天下百姓的利益。
要不然,歷史上大多數狀元也不會大多數沒什么能為,即便有幾個有名氣的也只是在學問或氣節上有名氣,與歷史大勢無補。
在朱由校看來,是不是人才還得等錄取后通過參與朝堂紛爭與軍政事務才看得出來。
有的能很快在實踐中訓練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