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革職,奪吏部之權
而朱由校在強征商稅后,進一步刺激了商業型士紳,也就使得這類思想比歷史上還要泛濫許多。
畢竟大明的商品經濟已經高度發達。
因為大明帝國的富庶程度就不是其他國家能比的。
以前皇權弱勢時,可以通過收買官員或者讓自己的子弟成為官員來實現這一權力。
“限制君王之權,哪有那么容易,以如今那位的性子,是不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
“是啊!以我看來,理想的制度就是,決策之權,當如以前一樣,歸于重臣廷議,以投豆(投票的意思)決議,而重臣則由天下人推之,帝王自當無為而治、從善如流即可!”
……
朱由校這里正一回到京城就說起關于一些重臣致仕以及選用的事來,且又說道:“而這里面就涉及到新的重臣任命和決策之事,朕知道,你們大多最能接受廷推,而不怎么接受帝王特簡,覺得后者有失公允,甚至可能不明,在多數文臣士子們看來,朝臣們總是要比君王明智一點,但事實就是如此嗎?”
朱由校說著就又道:“朕意設立更合理的薦舉與選用制度,廷推是可以廷推,但薦舉之權不再由吏部專有,四品以上京官皆可薦舉一名自己理想中的閣臣人選,再廷推之,把薦舉的范圍擴大,廷推的選擇面也擴大,這樣也就不愁良臣被埋沒。”
“不只是閣臣,以后所有官員,無論品級高低,皆可隨時向朕薦舉,朕需用時,便令你們推之。”
袁可立聽后更加驚訝地暗自心道:“這不僅僅是削吏部尚書之權,連帶著吏部文選司的權力也削了,等于削弱了整個吏部的選官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