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增大中央官衙權力,限藩鎮之權(二合一)
“就比如眼前這叫賈三和沈三爺的就是這類人,在他們眼里只有錢財,沒有我們漢人皆是無辜的同胞的想法,商業興盛后更是導致這種利己之風越發盛行。”
堵胤錫回道。
“除了嚴格把控,你還有什么別的法子沒有?”
朱由校回道。
“以臣愚見,還可以加強監控!即在明面上和暗地里,要多在全球各地增加朝廷的眼線,或者說是天下漢人們的眼線,能讓天下漢人們盡快得知一些不為人知的罪惡,卑劣的事總是不敢見光的。”
“另外,以臣愚見,人性卑劣的一面被遏制,最終是因為文明在進步才能取得顯著效果,而文明的進步根源在于生產力改變,即科技的改變;”
“如今,為什么我大明本土再沒有漢人為奴的事發生,甚至拐子和職業乞討的也越來越少?”
“以臣看來,其原因就在于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無線電技術出現后,已經實現了關內任何一地發生的事可以立即為朝廷、為民間各大報刊所知,旦夕間就會受到朝廷的懲辦、受到民眾們的唾罵,誰也不敢亂來,甚至一些道德問題都能得到迅速曝光,自然沒誰敢亂來!”
“可這些年,無線電傳播技術還沒達到超遠距離傳播,所以,海外的事還不能做到旦夕可至,另外就是,也沒來得及建許多無線電基站,除了東歐的一些重要城堡有了無線電基站外,許多地方都還沒有,也就造成了這些地方的藩主官員可以仗著中央朝廷和本土的億兆漢民里的大多數人不知道而可以為所欲為。”
“臣的意思,當盡快在天下各藩國推廣無線電,且無線電傳播要控制在中央朝廷手里;”
“另外,錦衣衛和東廠這類專門負責調查的機構也得派駐國際辦事處,還有明面上,也得有中央朝廷的報業機構在那些地方有分支機構,暗地里也得有其他眼線,這樣這些地方一旦發生不利于我漢家的事,就能迅速為中央朝廷和大多數漢人民眾所知。”
堵胤錫回道。
“愛卿所言甚是,科學院那邊在通訊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無線電傳播的距離已遠超以前,是應該借此機會加強對天下各藩國的管控,不但要軍事上加強管控,在情報上也得加強管控,讓他們只有在當地的內政自治權!不能胡來!”
朱由校說著就笑道:“你剛才也聽見了,被朕封在布拉格的易國公白養粹倒是會玩,竟真的做起皇帝夢來,朕對他的囑托,他是一個也沒記住,就只想著怎么當一個縮小版的大明皇帝起來,不過,也看得出來,他是真以為朝廷不會再管他了!”
“分封制和郡縣制是上千年來都在爭執不休的兩種制度,有時候也不能說哪種更好,只能看與當下適宜與否;”
“大明對外擴張初期,分封制是適宜的,甚至允其有絕對的自治權也是適宜的,畢竟地理上的距離與事權需要統一的現實擺在那里!”
“但現在,隨著天下一統的大業漸有要完成之效,而通訊上的技術又取得長足進步,經濟和文明也漸漸的全球一體化,分封制就漸漸的變得不合時宜起來,因為分封之國一旦自治權過大,就會背離天子,乃至背叛母國!”
“如陛下所言,藩國自治之權的確當是有限制的,如果有必要,只怕還得虛其君權,官員由朝廷任免,最多讓其地方民眾廷推,以供天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