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國民經濟分配原則
再好一點的,就是通過建立一些政策抑制一下兼并,而沒有從國家層面,將利益分配直接向生產者即大多數百姓傾斜的意識。
但現在,朱由校身邊的這些大臣,在目睹了天啟四十年來的發展情況后,已經知道了,分配蛋糕的重要性。
知道朝廷不能只是阻止權勢者將蛋糕往自家多分點,還得主動用看得見的手,將蛋糕往生產者這邊多分點。
因為市場這個無形的手總是在習慣性的讓財富往更優秀但也是少數的人手里集中。
“父皇說的是,天下之利,如何分配很重要!”
“兒臣認為,財富分配重在公允二字!私以為若要公允,當天下所增之財富普惠于天下萬民,但眼下武官軍士待遇過高,百姓福利也過高,以致于朝廷國帑開支甚巨,哪怕眼下即將有五千萬兩白銀賠款進賬,也難以持久維持朝廷開支,朝廷還是應該想辦法減少軍事開支與福利開支為好。”
皇次子朱慈燦這時候說了起來。
“武官軍士的待遇現在還不能調低,關外全靠軍屯移民,而武官軍士愿意在關外定居,甚至更北的苦寒之地定居,皆因朝廷給的俸銀和退伍后的恩養銀高,如果調低了,誰還愿意去邊外苦寒之地?”
“另外,強大的軍事實力是朝廷控制天下財富分配的底氣,沒有刀在手,也分不了魚肉。”
“至于百姓之福利,是維持民族活力與穩定的基本,朝廷不給他們福利保障,他們一旦因天災或人禍破產,而陷入無法生存的地步,他們會成為不安定的因素,且無恒產者無恒心,朝廷不給天下漢人托底,天下漢人哪有足夠的精力用于自己理想價值的實現?”
“只怕會一生只為吃飯一事奔波,如此我民族之未來何存?與外夷又有何貴賤之分?”
盧象升這時候說了起來。
“可若天下外部之利取盡了呢,那時該怎么辦?”
朱慈燦很敏銳地詰問道。
盧象升聽后沒有再說什么。
而朱慈燦則嘴唇一抿,眸中顯現出得意之色。
這些日子,在政事堂,他也算是見識到了帝國中樞重臣們的厲害,也自問學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