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 抹去家譜記錄,怒砸南京勛貴
“竟以孝道說事,但這并不可以作為他背叛朕的借口!他和他家族若真為國而死,朕自會給其本人和家人追贈榮譽,甚至給其父母更高榮譽,以全其未盡之孝道,若他死而其家人得救未死,朕自會讓朝廷為其盡孝,給予其父母家人厚待!他這分明是想在死后借孝道為自己的不忠開脫!真是狡黠!”
朱由校說了一句,然后,將蕭近高的奏疏放在燭火上燒了起來,且道:“依舊誅九族,但也準其所奏,讓其與家人合葬,不過是讓其九族之人挫骨揚灰后合葬,但其事不必記述,所有官檔與家譜,地方志這些有關蕭近高與家族的部分全部燒毀抹去!以不使此人想靠孝義為自己正名,使后人為其洗白!其他犯事士紳也是如此,其家族家譜全部燒毀,官檔與地方志相關記錄全部刪除?!?br/>
“遵旨!”
熊廷弼回道。
接著,朱由校就說道:“叛亂徹底結束了,但江南的事還沒處理完,據朕所知,南京城的勛貴表現讓人很失望啊!”
朱由校已經通過東廠眼線知道了南京勛貴們在叛軍作亂于南京外城時的表現。
說實話,朱由校對于南京勛貴們軟弱怕死的行為沒有感到意外。
因為朱由校記得《明季南略》記載歷史上滿清南下時,這些南京勛貴們就沒一個為大明殉節的,都是老老實實地跟著文官武官們一起跪在南京城外,迎接多鐸入城,甚至還主動剃發。
盡管,朱由校有心扶持勛貴集團制衡文官,但他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勛貴基本上都廢了,已經都靠不住。
所以,朱由校現在也只能打算把這些勛貴同許多藩王一樣先當肥豬養著,等將來騰出手后就一個個宰了充實內庫。
要想制衡基本上就注重文治而輕武功的文官集團,就只能培養新的武勛集團才行。
設立新的軍功爵制度,像管理文官集團的科舉制,能不停地對文官集團換血一樣,最后也用新的武選制與軍功爵制對武勛集團不停地換血,隨時讓有能力的新武臣進入勛貴階層,但也可以淘汰舊的勛貴,避免變成一灘死水。
熊廷弼和韓爌等皆沉默著沒說話。
因為大明勛貴到了如今這副模樣,和他們這些文官離不開關系。
朱由校見自己身邊兩隨扈重臣皆不說話,也嘴角微微一揚,他自然知道文官集團一直防勛貴集團防的厲害,寧肯縱容勛貴們大肆斂財兼并田地而因此消磨意志,也不愿意督促皇帝加強對勛貴能力的培養。
所以,朱由校也理解熊廷弼和韓爌為何不說話,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好說什么。
因此,朱由校只直接下旨道:“傳南京兵部尚書李長庚和南京諸勛貴來見朕!”
朱由校現在就駐蹕在南京外城莫愁湖一帶的魏國公徐家別苑的園子里,而這些南京勛貴和李長庚此時也早已在這里等候,如今朱由校一傳見他們就都立馬來到了御前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