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恩典不止這些
不只是定國公徐希。
吃空餉和役使京營官兵的勛貴們皆沒落好。
視情節輕重,要么被賜自盡,要么被流放長崎。
至于為什么流放長崎,不是流放到其他地方。
原因很簡單。
這個時代因為小冰河氣候影響,北方大部分田地除了種植耐寒的土豆,產出都不高,不適合生存。
但土豆推廣還需要時間,目前只在遼東一帶推廣。
而且已經移了不少流民去遼東。
再加上,恢復開中法,迫使鹽商去邊鎮商屯后,大量商民已主動向邊鎮遷移。
所以,朝廷暫時不需要向北邊荒蕪之地移民。
而長崎才剛剛成為大明的領地。
亟需要鞏固。
尤其是,陳新等在長崎剛剛犁了一遍后,其本地倭人數量不是很多的時候,正是大明大量移民、改變長崎人口族群構成的好時機。
要不然,等過一段時間,其他地方的倭人遷過來,或者本地倭人再繁衍下去,大明同化長崎的計劃就意味著失敗了一半。
再加上,長崎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遠勝于塞北,且農業與商業很發達。
所以,朱由校和他的大臣現在在移民方面,重點就是向長崎移民,以期盡快讓長崎成為漢人聚居地。
這里面,將罪犯流放長崎,是朱由校決定的一項移民策略。
盡管這些勛貴在大明算是貴族,但早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