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日月所照之地,俱當為朕所御
被要求參加獻俘儀式的外番諸使也都被這樣的刑罰所震驚到。
因被邀請進京參加獻俘儀式而同沈肇運一同進京的阿布奎和克隆爾此時都不禁后背發(fā)涼。
“原來如果違抗大明皇帝旨令是要被千刀萬剮的。”
“這誰還敢違背大明皇帝的意志。”
阿布奎和克隆爾皆認識到了大明的另一面。
他們都沒想到大明皇帝對于違抗的人這么狠。
朱由校無意改變這種嚴酷的處罰制度。
因為在他看來,秩序能否較好的維持,就在于背叛秩序的成本是否夠大。
大明這樣的超級帝國要想不分裂,就得有從上而下的秩序,而要有這樣的秩序,就得有嚴酷的刑罰去維持這一秩序。
朱由校自認自己是來當皇帝的,是來維持秩序的,而不是來當菩薩的,寬容秩序的違抗者的。
所以,他不會寬恕惡類。
更不會只因為背叛秩序的壞人放下屠刀,就會讓其立地成佛。
“大理寺少卿方一藻上疏言:自古圣明之朝,皆以禮待外邦,如今卡斯特羅、佩索等佛郎機官員雖抗皇命,然也是為其王事盡興,到底忠心可嘉,如今也以謀逆之罪論處,實在是有些牽強,治國當以外王內(nèi)法為道,使萬邦誠服,而不是以嚴治罪,強以威服稱霸,故請陛下寬宥卡斯特羅、佩索之罪,免死釋放,以為大國風范。”
方從哲這里向朱由校遞來了一份來自方一藻的奏報。
朱由校聽后把眉一抬,不怒自威道:“朕何時說過治國當外王內(nèi)法?朕說的是法令不可廢!”
方從哲立刻肅然起立,躬身在一旁,額上微微冒起冷汗。
他沒想到皇帝陛下由徐光啟教授儒學多年,依舊崇尚法治,而不愿意以儒家仁恕之道代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日月所照之地,俱當為朕所御!只是礙于地理之隔離、文化之未統(tǒng),故朕不得不暫忍蠻夷自立,巧用合縱連橫之術(shù),然既已落在我大明手里,為朕所控者,自當遵循大明之法令,不遵者,其罪之處罰當不輕于本國子民,否則,豈不顯得本國子民卑賤于外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