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保護國內生態,建國家公園,設皇家文學藝術獎(二合一)
“還請元輔賜教!”
但朱慈灼還是禮貌性地拱手回了一句。
“天下士子已多如過江之鯽,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理工還是文史,皆是如此,尤其是文史中依舊只選擇儒家經學者,多的不可勝數!”
“對此,內閣也擬定了不少政令,以安排使這些士子實現自己抱負,以及獲得富貴。”
“首先,內閣鼓勵他們從軍,報考大明講武堂以及新設的其他軍校。”
“但愿意棄文從軍者,還是不夠多,皆因不愿意去關外與海外受苦。”
“其次,內閣也發出鈞旨,鼓勵士子從吏,許多士子也不愿意,不愿意從吏員干起,認為自己該直接為七品官!”
“他們想直接做官,朝廷也理解,內閣也出了政令,凡愿意去關外海外者,可直接授官,而且,無論是治理民政的親民官還是治學的儒學官,皆雙俸,考成降低難度,但是,愿意報名去關外海外者,依舊不多。”
“因為他們只想做關內的官!”
“而且必須是七品以上的官,甚至最好是留在兩京乃至蘇松湖這些地方!”
“可這些地方,僧多粥少啊,每年等著安排的進士都是數十萬之巨,關內哪有那么多位置!”
“而朝廷對所有讀書人的廩食補貼都只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可能不勞動,還能獲得高收入,而且就算是廩食補貼,也和普通百姓的收入差不多,養家糊口是沒問題的!”
“問題就在于,他們眼高手低,不愿意從軍、從吏,也不愿意去海外關外,也不愿意努力勞動,關鍵還不知節儉,還要過富貴人的生活,明明只靠著朝廷的榮養銀過日子,卻還要納妾,還要出入各類名流集會之地,而游于權貴之門,而因此舉家食粥,也是咎由自取!”
劉鴻訓說著就又道:“也就因為他們是漢人,朝廷為了文化興盛,而愿意出錢養著他們,但若是外夷,這樣的人,就是餓死,也不管的。”
“那朝廷也沒必要給退伍軍人給這么高的補貼,退伍軍人補貼里,最少的規模都夠普通之家五年的收入!甚至如果愿意去礦區任監工的,給雙倍,乃至三倍,雖說是因為那些地方苦寒偏僻,待遇給少了,沒誰愿意去,但其實朝廷也沒必要非在海外和關外去開辟殖民區采礦,關內不少地方也有礦,就在關內開采不就好了嗎,如此就能把成本省下來了!”
朱慈燦說道。
“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