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諭示西廠,直接鎮壓,格殺勿論!
“回稟皇爺,東廠這邊奏報說,的確已通過調查,得知有士子蔣赫德、高爾儼等在鼓動佃戶為讀書人打抱不平,并說,天子仁善愛民,不會對百姓擅用鐵血手段,佃戶們也就深以為然,加之他們的確不愿意成為向朝廷納稅服役的自由庶民,故而就聽從這些士子以及各官紳家奴的挑唆而聚集官衙或京城為讀書人鳴不平。”
東廠魏忠賢此時也想朱由校稟報著東廠關于鄉勇聚眾鬧事的最新調查情況。
朱由校聽后便搓了搓臉。
他不得不承認,這些自私的佃戶鄉勇還是比較愚昧,竟然真的相信這些士子們的一張嘴,和大明之前的一些皇帝如明孝宗、明穆宗、明光宗這些人一樣單純。
因為朱由校自認他不是什么仁善之君,即便有士子主動給他戴高帽,他也不會認的。
他的確也想讓大明士民更富足、更有思想、更有素養,但他一直相信要想實現這一切,像菩薩一樣仁善是做不到的。
所以,朱由校之前才會因為官營產業在江南立足,而殘酷鎮壓被士紳鼓動的大量鬧事織工織戶。
不過,這個時代,由于消息的閉塞,以及百姓們對政治的漠視,且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就是群體對熱門事件遺忘速度很快的特點,再加上利益與士紳們在宗族內和佃農面前很有權威等原因,使得這些佃農不知道他們這位皇帝是敢不顧一切的帝王,也不知道讀書人的嘴有多么不靠譜,這些鄉勇也就沒有因為朱由校以前處理織工織戶的事而長記性。
“這些鼓動者,抓了沒有?”
朱由校接下來問道。
“已經抓了,現等皇爺指示。”
魏忠賢回道。
“嚴加審訊,挖出更多的人來!”
朱由校吩咐道。
“奴婢遵旨!”
魏忠賢回道。
這時候,在朱由校身旁的方從哲問道:“陛下,西廠那邊還等著旨意,您看,外面的鬧事百姓當如何處置?”
“他們算什么百姓,不過是讀書人之走狗而已,愚昧又自私,沒做士大夫的命,卻得了士大夫的病,真以為投獻到官紳名下為佃戶,就自己也是官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