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父皇能使天下公正,我為什么不能
他知道他當初的選擇,讓他支持他的權貴官員們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也讓這些人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失望。
以致于現在連他同為兄弟的朱慈灺都派人來問他,讓他表態。
朱慈煒對此自然是生氣的,他可不愿意被驅使,不管驅使他的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
“是!在下一定轉達!”
陳威頗為失望地回了一句。
接著,也是海寧本地望族子弟的陳威則繼續說道:“眼下縣試在即,按例,除縣試前十名需由縣尊欽定外,余則當由當地名士薦引,以示禮賢之風,而被引薦者自當有謝師之禮,此次薦引之事,不知可否在下本宗主導,還請殿下恩準!家父倒是認得些本地俊杰,或可援引為殿下潛邸可靠之人。”
朱慈煒聽后頗為嚴肅地看了陳威一眼,但想到對方的父親教過自己,也就收起了不好看的臉色,只問道:“有這回事?父皇新頒《皇明科舉規范》可沒提過這個。”
陳威回道:“這自然不是明文上的規矩,但從神廟以來,地方上都是這么做的,蓋因地方官只有讓些權與當地鄉紳,以表垂拱而治之意,方能使地方安寧,而得民心也!”
明朝后期,縣試府試錄取,的確有錄取必求縉紳薦引才可錄取的潛規則。
因為這樣做有利可圖。
通常府試薦引,據明確記載,每個錄取名額價值百兩。
童試自然要低點。
所以有“應試童生,文義雖通,茍非薦判,府必不錄”的說法。
而在朱由校這個穿越者當皇帝的時代,雖然貪墨查的很嚴,此風依舊還是有的。
畢竟像朱元璋那樣嚴酷治貪,都還是不能禁絕貪污之事。
何況,這種由縉紳收錢薦引,而官員并不經手銀子,只是替縉紳賺錢,讓縉紳收科舉賄賂的方式,很難被查出來是官員自己貪污,也就只算是灰色收入的事。
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還是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