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生態保護;這,這是皇上?
朱由校不得不承認,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自己在這個世界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
連秦良玉這種歷史上,在崇禎后期依舊在為大明社稷奔波救火的老將,在這個時空,也到了老衰病重的時候。
而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他也開始在時不時的想起結束的問題。
但朱由校慶幸的是,在歷史上本該早在天啟七年就結束生命的他,到現在依舊還是大明的主宰。
現在的他,正閑步岳州華容縣境內,一市鎮集市上,而想切身看看在統治下的大明最基層是什么模樣。
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集市,朱由校知道,自己的出現,的的確確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以致于,就連這么一個小地方的人們,也還是沉浸在太平歲月里,而不知道何為戰亂。
為保護本土的生態資源,而避免本就天災頻繁的大明本土,因為生態被過度破壞,而導致災害更加頻繁。
朱由校早就三令五申地嚴禁填湖造田、燒山造田,而致力于將剩余的無地農民往臺灣、往孟加拉、往印度、往緬甸、往南洋其他地方可耕區域遷徙。
礦產資源也主要是從關外和海外開采。
所以,大明本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朱由校現在所在地方,生態就特別的好。
雖然在這里的人口依舊不少,甚至有不少從來這里旅游的外敵人,但基本上沒有半點蒸汽工業革命開始后,煤炭被廣泛使用而造成的污染現象。
不過,饒是在這些內陸偏僻地帶,基礎建設也還是做的很好。
水泥官道密集成網,橋梁更是隨處可見。
即便他這個帝王來到此處,也不覺有絲毫的不便。
“朕登基之處,就算是京師一帶,也有饑民無數!許多邊關要道都年久失修,國帑入不敷出,后來又災害頻發!”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如今竟然能使天下各處皆煥然一新,道路縱橫密布成網、屋舍儼然成林,這無疑因為從海外擴張后得來更多的財富,才到達了現今這個未衰而興的地步,所以執政者還是要積極對外開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