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皇帝與大司馬 經略與巡撫
熊廷弼收到兵部尚書張鶴鳴的來信后,當即將張鶴鳴的信件往桌上一摔,道:“狡兔尚且有三窟,東虜又非是坐以待斃者,哪能迅速剿滅之?大司馬只知道省錢糧,還以天下民利來要挾本官,真正是讓人煩悶至極!這經略老子不當了,有本事,他來做這經略,他來解決東虜,本官倒要看看他怎么從速解決!”
熊廷弼吹胡子瞪眼地說后就氣呼呼地站起身來,一把推開了軒窗,任由冷風吹面。
遼東巡按御史張銓見此忙把張鶴鳴的信件拾掇了起來,說道:“部堂何必如此大動肝火!大司馬也是出于一片公心,遼事若不從速解決,必將靡費軍餉,朝廷如今光是養宗藩便開支甚巨,還有其他邊鎮也得加強兵備,因而朝廷也有自己的難處?!?br/>
“哎!”
熊廷弼嘆了一口氣,道:“可這明白人都知道,這遼東之事能從速解決的了嗎!就算你搗其巢穴,人家早已撤走,等你回師后,又對你各個擊破怎么辦?到時候,非但不解決遼東之事,只會導致局面惡化,甚至會使我大明盡失關外之地!”
這時候,兵備道薛國用說道:“部堂!下官斗膽直言,為天下生民計,若真失關外之地,也無大礙!與其如今坐守于此,還不如畢其功于一役,若能解決遼事便罷,若不能解決,也不過一死耳!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靡費錢糧,若陛下因此不得不加征天下錢糧,到時候必會天下危矣,社稷傾覆也!何況,如今陛下動輒抄家,對我士紳大有索財之舉,我們不能不提前有所預防?!?br/>
熊廷弼這時候轉身,眸光狠厲地瞅向薛國用:“短視!你以為放棄關外之地,關內士民就能關起門來過太平日子?欲壑難填,懂不懂?一旦遼地盡為他東虜所有,他東虜必效蒙古當年入關劫掠,到時候我大明還是得花費更多軍餉護邊!”
薛國用聽熊廷弼如此說,只得拱手道:“下官愚鈍!部堂說的是!”
熊廷弼哼了一聲,沒再說話,只坐到案前,開始給兵部尚書張鶴鳴寫信,闡述自己認為先守而后戰的觀點。
接下來的日子里,熊廷弼依舊因為張鶴鳴的這封信而悶悶不樂。
因為熊廷弼知道他現在的做法是違拗整個文官集團的意思。
而且,熊廷弼也擔心這里面也有皇帝的意思。
畢竟熊廷弼也清楚朝廷的國庫不會允許他與建奴耗下去。
即便皇帝陛下自己也不得不考慮錢糧問題。
過了一段時間后,當秦良玉等援遼客軍到了遼東,且將朱由校的手諭交給了熊廷弼讓其看了后,熊廷弼才稍微松了一口氣。
“還是陛下對時局洞若觀火,臣此生得此君王,無憾也!”
熊廷弼因此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