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漕糧斷運無憂 (求首訂)
朱由校對漕糧斷運的事其實早有準備。
不然他之前也不會真的敢那么強硬的對待文官。
事實上,朱由校早就通過設立市舶司和外貿局,用抄家和抄沒晉商得來的白銀,讓這兩個部門囤購了不少糧食,再加上抄家所得的糧食,加起來已經有數百萬石,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朱由校知道白銀只有花出去了才能變得有價值,不然一直放在庫里就只是貴重金屬而已。
而現在朱由校之所以還要問策方從哲和汪應蛟,則是要看看替自己執政的文官重臣有沒有應對這種危機的能力。
戶部尚書汪應蛟先說了起來:“臣之前已讓各地督撫今年竭力催繳稅糧,尤其是南直隸和浙江這兩個稅糧繳納最多的地方,讓他們盡量不要拖欠而誤社稷,畢竟目前遼地今年軍糧需求增加了不少,但是臣沒想到他們還是積欠了稅糧,且欠的更多。”
“如今這漕糧要是不能及時運達,那九邊將士就會斷糧,輕則士兵嘩變,重則恐有大變,還有白糧若不及時運抵,京城也會斷糧,到時候京師上下都會挨餓,眼下京師存糧也就夠支應三個月!”
汪應蛟繼續說了起來,并又道:“臣認為眼下唯一之計是先把各地地方藩庫和常平倉的存糧調集進京和九邊,以避免發生大變,然后要催繳稅糧,等漕糧催繳到了后再運抵各地藩庫與常平倉存用,不然一旦把地方上的存糧調進京,那將來一旦地方有災情或民亂,地方就無法支應。”
朱由校聽后點了點頭。
在他看來,汪應蛟到底也不愧是老臣,對于應付這種漕糧危機倒也沒有慌張無措。
這時候,方從哲也跟著說道:“啟奏陛下,臣在這之前已密信于河南、南直隸、浙江、山東、湖廣這些地方的巡撫,讓他們盡量用地方藩庫購糧存糧,以備急用!臣認為,這漕糧雖然斷運,但若真采取大司農之策,先調地方存糧進京,再將催繳的漕糧還于地方是可行的!”
“甚好,立即擬旨如此照辦!”
朱由校說了一句,然后問向汪應蛟:“如果要解決支應這次漕糧和白糧斷運的危機,得需要地方運來多少糧食?”
“四百萬石左右!”
汪應蛟想了想回道。
朱由校因此點首,然后立即又吩咐道:“地方上的存糧早晚用了都得還回去,不然如汪卿所言,一旦地方上有大災或大變,地方督撫就無法有足夠的錢糧應付!所以,設西廠的事得抓緊,給戚金、趙率教、滿桂這些人的密旨再加上一條內容,以最快速度進京,誰要是阻攔,殺無赦!另外,誰要是拖延,朕也會嚴懲不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