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到達京師
就這樣距離京師越來越近,但這時秦德威反而低調了下來,不再張揚行事,悄悄地抵達了通州張家灣碼頭。
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水路也就到此為終點了,雖然從通州還有條快淤塞的水道通往京城,但只能用來運輸漕糧到京城朝陽門,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
秦德威與馮家人在張家灣碼頭上岸休整,然后次日雇車前往京城。
兩個時辰后就能看到京師城墻了,然后從東南崇文門入城。說起這京師崇文門的地位,有點類似于南京的三山門,一大半外地客流從這里入城。
在大明朝,外地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大都會首先怎么辦?當然是尋找本省同鄉會館了,南方地區的會館大多聚集在崇文門內,很方便尋找。
馮家是松江府人,但松江府沒有闖外地做生意的商幫傳統,所以在京師也就沒有單獨的松江會館。
打前站的馮家管事已經安排好了,住在一處叫三吳會館的地方,會館流動人員以蘇、松、常為主。南京人秦德威當然是跟著一起住了,反正不用自己花錢。
安頓好了后,秦德威就去打聽消息。初來乍到,又是要辦事的,對京師的基本情況應該要有個了解。他雖然是是知道大勢的穿越者,但很多細節并不掌握。
在任何會館或者附近,必定都有晃蕩的本地閑散人,專門為外地人服務的,掏點錢就能打聽到不少最近的京師消息。
秦德威隨便問了幾個,便大失所望,聽到的大都是雞毛蒜皮市井傳言,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沒什么幫助。
連馮老爺現在到底在詔獄還是在刑部都無法確定。想想也是,這幫人如果能掌握朝堂最新動態,也不至于在這里混飯吃了。
然后就是準備拜訪各方人物了,秦德威覺得,先拜拜山頭比較有安全感。京師臥虎藏龍,沒人罩的話,萬一遇到點事,哭都沒地哭去。
他拿出朝中大佬名單,包括內閣、部院三品以上大臣,看了幾遍,算來算去,能扯上點關系的只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兵部右侍郎王以旂,這個不但是江寧縣同鄉,而且還是秦德威授業老師王以旌的弟弟,可以喊一聲師叔。
雖然素未謀面但完全可以攀上關系,何況秦德威還帶著老師王以旌的書信,具備登門拜訪的資格。
第二個就是左都御史王廷相,從私人關系來說,這個最熟,而且是最直接的私人關系,不需要通過第三者。
所以也有登門拜訪的資格,就是不知道位高權重的王廷相還認不認秦德威這小人物......掌都察院事的左都御史可不是一般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