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春秋經魁內幕
張潮毫不在意的說:“你這十六歲的年紀擺著,就算不是經魁,哪怕把你放到第一百三十五名,那也一樣奪目。”
秦德威這兩天聽多了這種話,很嫻熟的故作羞澀回應說:“謬贊了謬贊了,都是老師抬舉!”
張學士忽然又說:“其實我本來沒把你放在五經魁里,但后來另有緣故,我可不敢居功。”
秦德威又好奇的問道:“那填榜時究竟發生了什么?”
張學士就詳細說了真正內幕:“當日考官、提調官、監試官齊聚,開始寫草榜的時候,我把你放在了第九十一名。”
秦德威總覺得這個名次搭配自己很不正經,又說不出哪里不正經。
又聽張學士繼續說:“當時草榜前五里,春秋經魁是徽州府學的鮑道明,而解元兼書經魁是徽州府祁門縣的鄭維誠。
所以監試的南直提學官何大人就有不同看法,認為五經魁里有兩個徽州人不合適,建議把春秋經魁換一個人。
而鄉試提調官,也就是應天府府尹柴大人看到榜單前五十里沒有南京士子,臉面不好看,就懇請諸君給皇都一份體面。
我綜合了一下監試官何提學、提調官柴府尹的意見,就在正榜上,把你提到了春秋經魁第五名,換下了徽州鮑道明。
這樣只需簡單一次調整,既能讓前五名籍貫不重復,又滿足了柴府尹的要求,保住都城臉面。”
秦德威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真正內幕!
自己得到這個經魁,也是多方面平衡的原因,甚至還沾了南京城政治地位的光。
至于胡宗憲說的什么,自己搶了他的經魁,都是胡扯!
就算自己不是春秋經魁,也輪不到在秦淮舊院住了一個月的胡宗憲!
想到這里,秦德威忍不住長嘆一聲:“原本以為學生我拿下春秋經魁,靠的是才學,沒想到竟然是因為政治因素,情何以堪!”
張學士便深刻領悟到,為什么到了南京后,很多當地人都說秦某人天生欠打、五行缺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