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給陛下帶個話
嘉靖皇帝在路上前進時,不可能為了接見一個嚴世蕃就停下,嚴閣老的兒子還沒這個資格讓皇帝駐馬。
所以一直到了大隊人馬中途停下休息的時候,嚴世蕃才在引領下,得以上前覲見皇帝。
只見此時嚴世蕃凄凄慘慘,堪稱篳路藍縷的出現在眾人面前,嘉靖皇帝忍不住很嫌棄的皺了皺眉頭。
左右其他大臣也很無語,嚴閣老平日里是怎么教導兒子的?如此低端的賣慘,還想拿到這里用?
這里是廟堂朝廷又不是鄉間地頭,殊不知皇上最討厭失禮沒規矩的嗎?
嚴世蕃撲倒在皇帝面前:“臣知己身衣冠不整,有不敬之罪!只是接到圣旨后,立即馬不停蹄的趕來面圣,沒有時間整理。”
嘉靖皇帝念及這是嚴嵩的兒子,就問道:“怎會如此狼狽?”
嚴世蕃奏答說:“是臣眼疾身殘,行動不便,一時不慎從馬上掉落,不想這狼狽之像,污了陛下的龍目!”
兩旁眾人都很意外,這嚴世蕃居然沒有趁機告狀。
剛才秦德威和嚴世蕃一起被留下,然后嚴世蕃就變成這模樣,想想就能猜出是誰干的,可嚴世蕃竟然能忍住不說。
本來嘉靖皇帝是漫不經心的,但聽到回答后,就意味深長看了眼嚴世蕃。
好感度加了點,感覺嚴閣老這個兒子還是挺懂事的,知道識大體,不節外生枝的讓他這個皇帝為難。
稍事休息后,君臣繼續向純德山前進。
再說起嘉靖皇帝這次南巡承天府,主要目的就是實地考察,最終確定父母二人到底要怎么安葬。
第一種方案,父親獻皇帝陵墓北遷到京師大峪山,與蔣太后合葬;
第二種方案,父親獻皇帝陵墓不動并擴建,母親蔣太后梓宮南下,與父親合葬于承天府顯陵。
第三種方案,也是群臣最主張、最省事的方案。兩邊誰也不用動了。獻皇帝繼續在承天府顯陵,而蔣太后在大峪山就地安葬,互相以對方衣冠合葬。
今日嘉靖皇帝到純德山,不僅僅是謁顯陵拜祭父親獻皇帝,也是實地考察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