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人在作,天在看!(上)
眾人很詫異,你霍韜適應的挺快啊?這就能有來有回的接上話了?
秦德威也很意外,感覺霍韜這個對手似乎很不同,夠隱忍。要是換成別人,早就掀桌子直接動手了吧?
算了算了,不耍嘴皮子了,拿出專業素養來!
想到這里,秦德威收起了相聲攤子,進入專業賢者模式。
板起臉嚴肅的回答說:“作為代為答辯的人,對霍大人的言論,晚生有兩點意見要說。
第一點,馮大人的奏疏并非專為贊頌大臣,而是有毀有譽。
據晚生統計,這封奏疏里提到大臣有大學士四人、六部堂官十八人,一共二十二人。
其中貶了七人,贊了六人,其余評價持中,總體來說差不多就是毀譽各半。”
每每想到馮老爺這份奏疏,秦德威心里都沒法不吐槽,在他看來,這封奏疏堪稱空前絕后的小白文。
關鍵是,馮老爺自己寫的還挺嗨,把朝臣都震住了,真沒見過這么爽白的奏疏。
以后有沒有來者不知道,但肯定前無古人,搞批評和自我批評也不是這么搞的......
當然,秦德威作為狀師該辯解還是要辯解,“所以奏疏性質并不是上書言大臣德政。
第二點,就要說說這個奸黨罪。在馮大人的奏疏里,被贊譽的或者稍有好評的差不多有十來個人。
難道閣部大臣中,近乎一半都是馮恩的奸黨?敢問霍大人,若想借此定奸黨罪,莫非有羅網株連之意?”
聽到這里,眾人看向霍韜的眼神都有點異樣。
混廟堂的人,遇事寧可多琢磨,也不能少琢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難道霍侍郎真的深藏不露,有借馮恩案黨同伐異之心?
秦德威最后做了個總結性發言:“總而言之,不是上書言大臣德政,也稱不上奸黨罪,并不適合引用大明律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