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科舉余波(中)
其余眾人稍加琢磨,就品出了其中深意。
徐錦衣所有的東園,鎮園刻石上的七律,就是當年秦德威所作、王憐卿代書的,還是詩霸秦德威公開發表的第一首詩。
徐魏公修的芳林園,園名就來自于秦德威的詩詞。而且里面芳樹樓的影壁上面,還有秦德威所作、王憐卿代書的長篇詩歌。
所以顧老大人的意思是,兩邊誰肯抹去秦德威的痕跡,并且換上新科許會元的東西,就把慶祝雅集交給誰辦!
眾人不禁面面相覷,沒想到顧東橋還是那個顧東橋。
不遠千里跑回來還是要與秦德威過不去,這就叫念頭一直不通達?
至于兩位徐家人會如何選擇,還真不好說。
本來秦德威的題詩是很有臉面的,但一個會元在南京實在太有含金量了,目前就是獨一無二的超級稀缺標志。
而且會元前途也更廣闊一些,最起碼館選庶吉士入翰林是保底了。
在這種比較下,將秦德威的內容清理掉,換成新科會元的內容,無論從門面和長遠利益來說,并不是壞選擇。
又有人疑問道:“如果兩邊做出了一樣的選擇,假如都肯配合,我們又該選定在哪邊舉辦?”
顧東橋胸有成竹的說:“若是兩邊都肯答應,那就前后分別舉辦一場。
第一次是慶祝考取會元,就在近日了,讓全城人都看看。
第二次就是等待新科會元榮歸故里、歸省探親時!到了那時,少不得還要熱鬧一場。
這樣的話,兩邊各有收獲,也都不吃虧,兩全其美!”
思慮已經如此縝密,眾人還能說什么?
拿著秦德威的錢,辦著暗貶秦德威的活動,還要清除秦德威留過的題詩,實在太損了。
不過屢敗屢戰的顧東橋這次出手,說不定真能成。
畢竟這次顧東橋抓住了一個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用會元功名去壓制才名并不是不行。
而且說一千道一萬,那秦德威遠在京師,又不在南京,根本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