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狀元的下限
雖然《皇明寶訓》是一份被秦狀元很嫌棄的工作,但在翰林院里還是引發了一些波瀾。
尤其在中低層翰林里,無人不羨慕。
就好比一個讓渣男棄之如敝履的女人,可能就是另一人心目中的女神。
這秦狀元可真踏馬的是個天選之子啊,才進翰林院一年就能撈到編書這樣的“肥差”!
沒辦法,翰苑詞臣最為清貴,主要工作就是圍繞“做學問”展開,比起其他衙署,號稱清簡,實務委實不多。
換句話說,就是立功升官機會同樣也不多。
大部分翰林只能靠年資來熬,三年一小考,六年一中考,九年一大考。
所以修史、編書對詞臣而言,就是難得的相對實務的工作了。
而且最關鍵是,只要完成修編任務,甭管你資歷怎樣、現居住何職,必定封賞升官。等于是除了年資之外,額外多出的升官機會。
逼格高,又有實惠,所以編書工作才被翰林視為“肥差”,上到翰林學士,下到編修檢討,無人不想干。
修史要等皇帝駕崩,編書要靠皇帝給機會,但這次偏偏就給了秦德威這個菜鳥翰林。
在暮春的陽光里,今日眾翰林又聚在后院柯亭講學。
學士們坐正中,侍讀侍講坐內圈,修撰編修檢討坐外圈,菜鳥庶吉士們侍立。
不知為何,自然而然的聊起了秦德威。
大家都是清流體面人,讀書人里的讀書人,不會出現那種眼紅撒潑的市井言論。
有人開口道:“自從這位狀元公進了翰林以來,似乎從未到過柯亭講學或者聽講?”
又有人回憶了一下:“這一年來,似乎每次秦狀元出現在這里,都是找學士們請假。”
還有人嘆道:“秦狀元在軍器局王恭廠的時間,比在翰林院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