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南北平衡
秦德威也很無奈啊,上有所好而已,攤上一個喜歡搞政治斗爭的皇帝還能怎們辦?
也只能用政治斗爭的套路,來勾引皇帝的沉浸了。
不然的話,如果皇帝不愛聽或者聽不進去,再有道理都是白費。
不過大明有個規矩,為人臣者,一般不公開直接批評歷朝歷代皇帝,更別說本朝的先皇們,這就是君臣之禮。
嘉靖皇帝作為一個皇帝,當然也是維護這種君君臣臣禮法的,而且嘉靖皇帝是一個對禮法特別敏感的皇帝。
所以即便是嘉靖皇帝,也不能公開對前兩個皇帝,也就是明孝宗、明武宗有任何批評,也不會允許大臣批評孝宗、武宗。
秦德威身為穿越者也要遵守基本法,不可能通過直接批評孝宗、武宗來討好今上,但擺事實講道理就行了。
見皇帝有興趣,他就詳細多說了幾句:“孝廟、武廟之時,中官、勛戚橫行不法,除了侵占田地外,還大批奏討鹽引!
這導致兩朝鹽引濫發,支鹽困難,結果鹽法大壞,是開中法難以繼續維持的原因之一。
而自陛下御臨以來,勵精圖治,從嚴約束中官、勛戚,一掃舊時風氣!
所以臣才敢說,又有了撥亂反正、恢復開中法的基礎。。”
眾文臣聽了挑不出毛病,秦德威所說的都是明晃晃的事實。
弘治朝外戚張家、正德太監八虎,那都是能上史書的典型惡劣代表,今上再不好,至少沒有縱容這種人。
嘉靖皇帝今天頭次認了真,暗暗斟酌起來。
作為一個人,曾經被大臣逼著認孝宗為父親,所以心里對孝宗的態度是十分敏感和擰巴的。
在成功拒絕認孝宗為爹后,嘉靖皇帝又對自身一脈的正統性產生了執著追求,總渴望證明點什么。
故而“撥亂反正”四個字, 對嘉靖皇帝極具吸引力, 給了他一點驅動力。
但肯定有反對者存在, 蔡昂蔡學士又進諫道:“開中法積弊已久,滯礙難行,早已廢除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