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姜還是老的辣
(上一章已經替換掉了重復文字,沒看到新內容的可以刷新一下重新下載章節)
今日南京城,真的已經不是前盟主顧東橋的天下了,不僅僅是因為官場和文壇雙雙敗給秦德威,還有大量同道流失的緣故。
前年著名藏書家羅鳳謝世,去年與顧璘同列金陵三俊之一的陳沂先行逝世,后又有當世兩大作曲家之一的徐霖辭世。
而顧東橋的昔日密友,不出名的著名隱士許隆在兒子許谷得到秦德威提攜,當上翰林院修撰后,便徹底隱世不出了。
當老一代人物以各種方式紛紛謝幕,而年輕士人又紛紛以秦德威為偶像,時代就已經徹底變了,以顧老盟主為首的青溪詩社基本也名存實亡。
一個二十來歲就位列頂級詞臣的人擺在眼前,誰還會把五六十歲才混到巡撫的人當人生偶像?
縱然有不少中生代的士人還在活躍,縱然有人能記起顧老盟主昔日的榮光,但他們卻改變不了大勢,只能隨波逐流了。
不過這次前老盟主顧璘以應天巡撫之尊,時隔數年后的高調歸來,在南京城里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只要不與秦學士相比,顧老前輩這也算特殊的衣錦還鄉了,各個士人圈子多多少少都會議論幾句,只有秦府一如既往的無聲無息。
當然大家也都習慣了這點,秦學士不在南京的時候,秦府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個吉祥物。
所有人仍然都會尊敬秦府,所有人也仍然都會扯著秦學士大旗給自己增光添彩,但卻不指望沒有秦學士的秦府能發出什么聲音。
顧東橋抵達南京城后,每年一度的東園雅集也準備召開了,這次就專為顧東橋而辦。
請帖發出來后,時人便注意到,與往年相比邀請人數少了很多,只有一些名流得到了請帖。
本來眾人以為這次雅集就是隨便糊弄過氣老盟主的,但看到請帖署名后,又感覺到了不同尋常。
請帖是幾人聯名的,除了顧東橋之外,還有南京城最大的文化贊助商之一、東園公子徐錦衣,最重要的是還有當世著名學者、經義大家、現任南京禮部尚書湛若水,名義上的南京文壇官方領袖。
江寧縣學學霸高長江作為風頭正勁的士林名流人物,自然也得到了請帖。
他帶著小兄弟焦文杰來到東園,還不忘對小兄弟科普:“當年秦學士首次文壇亮相,就是在這東園,那時候你還不到十歲吧?
當時秦學士也就比你大個幾歲,還自稱小學生,以布衣之身隱匿姓名直接從王逢元手里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