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前首輔沒了
張孚敬乃是當年大禮議頭號功臣,在嘉靖皇帝心目中是有特殊地位的。雖然因為“七年之癢”,致仕回鄉了,但仍然隨時有起復的可能性。
內閣是十分講究前后資歷的地方,只要前首輔起復回朝,那么現首輔就肯定要讓位,所以張孚敬依然是夏言的頭號隱患。
如今張孚敬人沒了,那夏言的首輔位置就算徹底鞏固下來了,暫時沒人再能挑戰夏言的首輔位置。
想到張孚敬彗星般崛起又如流星般隱退的政治生涯,張潮也是暗暗唏噓。
如今都說秦學士升得快,可是如果跟張孚敬比起來,秦德威還是慢了一大截!
當年張孚敬從正德十六年中進士開始,三年升為翰林學士,四年升為詹事兼翰林學士,六年半就升為內閣大學士還是參預機務的!
而秦德威混了四年才是個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比張孚敬升得慢多了。
嘉靖皇帝召張潮這個禮部尚書前來,當然不只是為了告知張孚敬去世得消息。
前首輔沒了這么大的事,皇帝和朝廷當然要有所表示。比如如何追贈、謚號怎么定,另外還要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和賜祭葬,這些都在禮部的職責范圍內。
嘉靖皇帝簡單說了幾句,就讓禮部尚書張潮拿出具體意見。
張潮忍不住說了句:“臣一人計短,不如請諸閣老們共同商議。”
張潮性格不像秦德威那么獨斷專行,外面還有三個大學士,他一個禮部尚書在御前獨自草擬,總覺得怪怪的。
嘉靖皇帝很堅決的說:“不須他們,爾一人擬定奏上來即可!”
夏言與張孚敬的敵對關系,嘉靖皇帝又不是不知道。而嚴嵩、顧鼎臣在張孚敬掌權時都是被壓制的人,也不會對張孚敬有多好觀感。
所以嘉靖皇帝也不想多出麻煩,只讓張潮一個人擬定方案就行了。
于是張尚書只能一個人想了,追贈好說,張孚敬生前已經加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所以追贈為太師就行了。
謚號的問題,張尚書想了想,擬定為“文忠”,嘉靖皇帝對此也很滿意。大禮議的頭號功臣,當然要配一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