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責任重于泰山(下)
本來所有人都在琢磨嘉靖皇帝的情況,但秦德威這樣秒慫后,別人又全都開始琢磨秦德威了。
很多人有個直覺,此時琢磨秦中堂可能比琢磨半死不活的嘉靖皇帝更重要。
畢竟嘉靖皇帝已經沒有任何思想了,但秦中堂的心思依然宛如千層餅一樣,一層又一層。
所有人都知道,對秦德威而言,皇帝能醒來應該是公認最好的結果,但這卻并不是人力所決定的。
如果說昨天剛開始還不好判斷,但從今天情況來看,皇帝不醒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一旦皇帝只剩下長期昏迷和駕崩兩種選項時,用冷酷政治邏輯去想,駕崩應該是對秦德威更有利。
但秦中堂作為深受君恩的“嘉靖男兒”,最近六年朝廷最大的受益者,從道德上又絕對不可能表現出期盼皇上駕崩的情緒,連為駕崩做準備的嫌疑都不可能有。
這可能就是秦中堂為什么不敢推薦方皇后攝政的緣故之一,他也要避嫌。如果方皇后攝政,就意味著為皇帝后事做準備了,只等方皇后變成方太后。
政治人物的公開言行只能用政治邏輯來解釋,那么再從上述的政治邏輯出發,秦中堂今天的行為,似乎就可以解釋了。
第一步,對皇帝最忠心的秦中堂連夜求醫方,并熬制湯藥,這肯定是真有的事情。
這是作為深受君恩的“嘉靖男兒”,為了保全皇帝生命所應該有的態度,哪怕明知道皇帝活著,對他在政治上是不利的。
第二步,秦中堂預判到,有人會利用責任問題來激將,讓拿出醫治方案的他來負責。
如果他真背上了責任,皇帝稍有閃失,對他而言就是一座泰山壓頂。
第三步,秦中堂就可以順利成章的表示,皇上龍體責任實在太重大了,稍有不慎天崩地裂,他秦德威何德何能實在背負不起泰山之重。
連秦中堂都背負不起的責任,誰又能背負的起?
等皇帝駕崩,方皇后變方太后,并取代張太后,那時就沒人能制約秦中堂了!
這樣發展到最后,秦中堂既表現出了“嘉靖男兒”所該具備的忠心品質,又得到了政治上實際好處,面子和里子都要!
理順了其中政治邏輯,大致就能明白秦德威的意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