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請你文藝到底啊!
便又有幾個人湊耳傾聽,最終何良俊總結道:“而且此詩手法不只是淺白的直刺,還有強烈的個人格調。
詩家埋伏了很多隱喻,似乎可以有無數種解讀,這又非常有助于作為話題口口相傳。”
白衣士子一下子沒明白:“真有那么多隱喻?”
何良俊隨口舉了個例子:“比如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這一句,你細品,是不是暗喻數千舉子參加鄉試的意思?有沒有體會到一種對看詩舉子們濃烈嘲弄的意味?
還有團扇才人居上游,你說是諷刺當今時事,但你細品,焉知不是詩家幫助王憐卿出頭,單純諷刺馮雙雙不配秦淮四大美人位置?
又比如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這一句,你細品,有沒有暗諷互結盟社、以名士自詡的風氣?”
偷聽半晌、盟社風氣實際受益人王逢元忍不住開口辯解道:“不對,這句分明是詩家位于底層處境卻又羨慕上流的自嘲。”
何良俊沒有反駁,只是聳了聳肩膀,只對明日金主白衣士子說:“你看,解讀爭議不就這樣產生了嗎?
此詩若不流行,還有什么能流行的?那江二爺能不急眼嗎?”
最后何良俊長長嘆了一口氣,羨慕嫉妒恨的說:“此等天賦,恨不能為吾所有!”
別人倒是沒有笑話何良俊,誰又不是同樣心思呢?
寫個嘲諷題材的詩,都能寫出冷眼看世人、埋了一堆隱喻、連看詩之人一起嘲弄的裝逼勁兒,誰不想呢?
王逢元也迷茫了,之前他雖然被殺了好幾次,但一直抱著“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態。
但現在他開始自我懷疑,自己和小學生真的能是“瑜亮”?
這時眾人又聽到秦德威朗聲道:“在下最近閱覽六朝史書,感慨歷代興衰,寫了支曲詞,敢請諸君品鑒!”
眾人:“......”
這個轉折是不是有點太生硬了?在逐漸緊張沉寂的氣氛里,大家都在解讀議論你的隱喻大作時,你又突然強行插播音樂又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