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
也只能先見禮說:“見過東橋公!”
這年頭都是用號、地名、官職等等來稱呼人,最多再冠個姓,名字反而很少直接用,估計起源于文人想要區(qū)別于非文人的裝逼心理。
就仿佛西番的紋章學,又好似綠林好漢黑話切口,如果不是圈里人,連說的是誰都聽不懂。
顧璘受了秦德威一禮,然后又道:“說起來,老夫與小朋友也算早有神交,先前還要多謝贈詩!”
秦德威:“???”
贈詩是什么鬼?自己確實有過一些作品,但絕對沒有贈送給顧老先生的,或者說,到目前為止既沒資格也沒機會給南京文壇盟主贈詩啊。
顧璘撫須慨然道:“上次東園雅集,小朋友走的時候,不是留了一首小詩,讓那王憐卿送到老夫面前嗎?”
說到這里,顧老先生又吟了一遍:“大夢金陵幾度春,青溪桃葉渡江人。公卿司馬何須問,鳳凰臺上悟蘭因。”
秦德威:“???”
這首詩明明是他自己故意留下,裝逼自述的,怎么就成了贈送給您老人家的?臉呢?難道當文壇盟主,都是靠不要臉嗎?
而且自述這種詩意,都是很個人的東西,每句都是有針對性的,難道你還能對號入座,把每一句都強行解釋到你自己身上?
說起這四句,當時秦德威是寫在了紙條上,幾個人傳閱而已,流傳不廣。
“不錯,不錯。大夢金陵幾度春,青溪桃葉渡江人,正是東橋你宦海浮沉幾十年,如今又回歸故里的寫照啊。”旁邊另兩個老者之一突然開口,笑著解讀說。
秦德威憤憤不平,這兩句的意思,明明是原作者將自己比喻為六朝風流人物轉世重生,或者精神意象投射六朝,正所謂莊周曉夢迷蝴蝶也!
總而言之,是原作者自己在裝逼,怎么就成了顧老頭子幾十年生涯寫照?
所以這個出來強行解讀的糟老頭子,一看就不懂詩!秦德威不滿的看向此人,質問道:“閣下何人也?”
老者很平易謙虛的笑呵呵答道:“老朽姑蘇文衡山也,小朋友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