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明沒有證券法
稍微了解金融史的都知道,不管歐洲還是東亞,古早時期的私家銀行最終會被歷史所淘汰,強橫如山西票號也扛不住歷史大浪。
在歐洲,古代私家銀行掀起破產狂潮后,取而代之的是近代城市銀行和公眾性質銀行,而且政府開始介入銀行經營。
而在當下,那所謂金陵錢業同行四十八家,不管具體是干什么的,與歐洲古代私家銀行一個性質,都是封閉經營的個體戶,所以秦德威不大看得上。
秦德威這種發行公眾股票募資的設想,同時引入官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就是想做點不同的嘗試,看看近代銀行模式行不行得通。
他也不確定,最終能不能成功,但這么有趣的事情,有機會的話為什么不試試看呢?
發行公股的過程,其實說白了忽悠大明的韭菜們來認購新股,肯定也是個很惡趣味的過程。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既然都穿越了,總得搞點新事物,在這個時空留下自己的印記,不然不就白來了嗎?
正浮想聯翩時,就聽到馮知縣下了決心道:“可以做!”
然后又道:“雖然只用縣庫自有的存留銀,本官可以獨斷,但這事沒有先例,仍需要同時向上司報個申詳,作為備查。”
秦德威點了點頭,說:“應該的。”
然后馮知縣就不說話了,讓秦德威莫名其妙,“馮老爺你干瞪眼看著在下作甚?”
馮知縣理直氣壯的說:“但凡在官府里要做事,必須要先表明一個冠冕堂皇的官面理由,這不是你最擅長的么?
究竟究竟該怎么說,你不詳細道來?你總不能對上司說,縣衙就是為了幫源豐號賺錢,才如此大動干戈吧?”
秦德威指了指自己呈上的文書,“那上面不是都寫了嗎?馮老爺你是不是就只看了后面一段話?”
馮知縣低頭看去,果然見文書最前面,開宗明義的寫道:“近年來南都各方索求愈加浩繁,縣衙支用倍增,為更好的供應皇都需求,為朝廷分憂解難,縣衙另行籌謀開源之法。如今又見縣庫備用存銀時常閑置,若放置民間善用生利,或可為良策也。”
馮知縣看到這里,猛然抬頭說:“會不會有與名爭利之譏?”
秦德威便解釋道:“怎么叫與民爭利?官府并沒有直接經營什么,只是借民生利而已!后面啊還有說到這些的,馮老爺你接著看!”
馮知縣便繼續往下看,又見寫道:“二來或可扶持本地民生,金陵人口滋生,多有游手無事之人,放出官銀引領本地人立業,誠為善政也。”
看到最后,馮知縣又看到一段:“官銀最防虧空,最懼險損。馮老爺可對上司明言,此次官銀出入,一年后若有虧空,本官自行彌補,以堵塞悠悠眾口。”
馮知縣:“......”
這小秦幕僚想得可真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