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給陛下帶個話
君臣抵達純德山后,沿著神道來到獻皇帝顯陵的祾恩殿,然后行三獻禮。
隨后嘉靖皇帝讓其它大臣、太監、武官、道士齊齊退下,獨自留在祾恩殿。
這一刻的朱厚熜是孤獨的,只是一個背井離鄉、父母雙亡、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凡人。
去年年底蔣太后去世對嘉靖皇帝來說,不僅僅是失去了至親,也是失去了唯一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放眼宮廷內外,如今又有誰能讓嘉靖皇帝完全信任?
隨行的文武大臣站在殿外,默默的等待著皇帝出來,他們或許知道皇帝需要什么,但他們給不,也不敢給。
過了好一會兒,嘉靖皇帝從祾恩殿出來,向陵園外走去,其余文武大臣在后面尾隨著。
嘉靖皇帝在純德山閑庭信步,又上馬環繞著轉了片刻,忽然他駐足不前,對群臣問道:“爾等看來,此地山景如何?”
皇帝表面是問純德山的山景,但肯定不只是說山景,對大臣都心知肚明,肯定是借著山景說雙親安葬問題。
但一時間沒有人接話,因為回答這個問題實屬吃力不討好。
如果說京師大峪山比這里純德山好,就是主張將顯陵北遷,在大峪山多修一個皇陵,那將極為勞民傷財,尤其是當前國庫已經很吃緊了。
所以誰支持這個建議,誰就無異于那種支持“稱宗入廟”的奸臣,招致一片罵聲。
但如果說純德山這里不錯,暗示顯陵留在本地,而嘉靖皇帝卻已經下決心把顯陵北遷到京師,那又是押錯寶,得罪皇帝自討苦吃。
畢竟以嘉靖皇帝對親爹的態度,誰敢保證嘉靖皇帝不想大興土木,在京師再造一個更宏大的皇陵?
所以說無論怎么回答,都有可能吃力不討好,關鍵就在于嘉靖皇帝態度不明,有些人也不敢冒險。
嘉靖皇帝看著沉默的大臣們,嘆口氣道:“設若秦德威在此,必不致于無片言進獻。”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