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責任重于泰山(上)
文武大臣一起走到仁壽宮里,司禮監諸太監已經在萬春宮正殿前庭等著,匯合了后,便又一起進正殿探視嘉靖皇帝。
此時張太后、方皇后、皇太子都在場,現在沒人可以“獨裁”,很多事只能群體決策了,尤其是關系到皇帝身體和生死的問題,沒有人敢獨自負責。
幾位太醫再次集體診治過皇帝后,還是沒有把皇帝喚醒,對此眾人心思各異。
當場昏迷不醒,和一天一夜后還昏迷不醒,對人的心理沖擊就是不同的嚴重程度了。
當場昏迷,人們會覺得有希望立刻醒來,但如果一天一夜都不醒,那就會讓人覺得很難醒了。
假如預期變成了長期不醒,那么一個新的問題就來了,正在昏迷的嘉靖皇帝不能進水進食,生命維持不了多久,這樣下去沒兩三天就要徹底死亡。
皇帝的每一小點波動,都會引起朝堂上的大風浪。活著,不死不活,駕崩三種狀態,帶來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君父有難,每個人表情都很悲痛,但心里的對事情走向的期待卻各有不同。
經過一天一夜的緩沖,張太后的情緒穩定了許多,看向太醫問道:“真就沒有辦法了?”
太醫們面面相覷過后,回奏道:“臣等無能。”
給皇帝治病,別說治壞了,只要沒治好可能就是死罪,誰敢冒這個險。說難聽點,只要皇帝不醒,那就可能會被人指責沒治好。
反正沒人用刀劍逼著治病,不做就是不錯。
張太后心情實在有點焦躁,叱道:“朝廷要你們何用!”
雖然張太后深恨“白眼狼”嘉靖皇帝,但她現在反而不愿意看到皇帝駕崩。
醒來不好,駕崩了也不好,就現在這樣,不死不活的維持著最好,這樣她才是太后,才能名正言順的攝政。
要是嘉靖皇帝過一兩天就駕崩,到時候太后就是別人了,她連重振張家的時間都沒有,被發配到南京的侄子趕都趕不回來。
正在這時,忽然有人開口道:“秦中堂!你方才聲稱連夜尋求醫方,還熬制了藥液,甚至為了等待藥液火候才遲到的,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