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請你文藝到底啊!
鄉試一般有三大主官,主考官是眾所周知的,另外還有負責考務的提調官,負責考場紀律的監試官。
其中主考官和監試官,一般臨近考試才會公布,防止提前串通舞弊。而南直隸鄉試的提調官,一般按慣例是有應天府尹來擔任。
也就是說,在四月初的當下,南直隸鄉試主官里,只有江府尹是唯一能明確的一個。
之前秦德威一直在與江二公子來來回回打啞謎,大家全都下意識地默認是因為府試而糾纏。
本來府試不公是個小事,對正三品府尹而言真的是件小事,就像是從公堂拿了幾根蠟燭回家用一樣。
可等江二公子受到那首堪比唐詩的七律刺激后,忍不住親口說出自家父親后,秦德威卻突然將“不公”指向了鄉試,這頓時讓許多人后背發冷。
再回想起來,這小學生似乎一直是在各種挑逗江二公子......
一下子涉及到鄉試大典和京兆尹本人,話頭立刻很敏感,頓時沒人敢公開發言了,都在竊竊私語。
連江存義本人也覺得不妙,一時不知如何答話,等著別人站出來打圓場,又被顧老盟主勸著先冷靜一下。
另一個被請來助拳的青年領軍人物王逢元畢竟年紀不大,閱歷不深,感覺對這首七律有很多不理解之處,但距離老師比較遠,不好過去請教。
他左顧右盼,突然在附近發現一個眼熟的人影,便悄悄湊過去側耳傾聽。果然聽到那人對旁邊一個白衣士子說:“在下松江府生員何良俊......”
白衣士子干脆利落的問道:“行了行了,在下明日在舊院做東道!何兄還是明言了吧,這江二爺為何聽了詩就突然發急失措?”
何良俊答道:“不能怪江存義著急,因為此詩注定會流行一時。”
白衣士子真是沒有太明白,又請教道:“為何?”
又敲定一次秦淮舊院東道的何良俊耐心解釋道:“因為詩詞里最容易流行的兩個主題里,一是情愛,二是切合當前時事的諷刺。
閣下別忘了,在當下南京城,南直隸最好的一批讀書人全都聚集在秦淮河兩岸,比如在下這樣的。
我們舉子皆為本鄉一時之選,但最終大都是無緣中舉的。團扇才人居上游這種諷刺,實在太切合落榜之人不服氣的心境。”
最近何良俊在南京文壇也小有名氣,大家都知道此人眼光很準,解讀精確,寫詩詞能力或許比不了頂尖大家,但判斷流行度的能力還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