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不如辭官算了!
廷鞫的格局,和別處不同的。都是朝東一個方形大桌案,桌案上備著筆墨,可以隨時勾畫。
然后場地北邊會打起一個傘蓋,傘蓋下有張三尺臺。司禮監太監帶著敕命來了后,會將敕命擺在三尺臺上供著。
嚴格意義上來說,廷鞫是群體公審,沒有主審這個說法,但是卻有一個秉筆,起到主持人作用。
正常情況下,秉筆是由吏部官員擔任,誰讓吏部是外朝之首。
吏部侍郎霍韜的心情就很不美好,他大肆擴張掌控吏部事務,連吏部尚書汪鋐都避讓自己時,萬萬沒想到政敵還藏著這一手。
他也不是沒想過,找嘉靖皇帝撤銷廷鞫,但是最后還是不敢。
皇上性格如此多疑猜忌,自己去申請撤銷廷鞫,肯定會被皇上懷疑不忠或者心里有鬼了。
參加廷鞫的六部尚書侍郎,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左副都御史毛伯溫漸漸都來了。
熱衷于參政的武定侯郭勛作為公侯伯代表來了,廠衛代表是一個姓陸的奶兇千戶。
大家三三兩兩的閑聊,有意無意的都遠離了那張唯一的桌案。都很門清,只有秉筆才會站在桌案后面主持廷鞫。
但在霍韜眼里,仿佛每個人像是在看自己笑話。
然后司禮監太監戴永捧著敕命出來了,將敕命擺到三尺臺上,禮敬完畢,然后招呼群臣說:“開始吧。”
刑部一個郎中兩個主事若干獄卒,帶著人犯馮恩進了長安右門,來到廷鞫場地。
霍韜疑惑的看向刑部工作人員的背后,是自己眼花了嗎?為什么看到了一只天下最煩人的蒼蠅?
左都御史王廷相解釋說:“馮恩有些話不方便自己說,便向法司申請,由秦德威代為答辯,本官愿為此做擔保。”
霍韜怒道:“這符合規矩嗎!”
禮部尚書夏言也出來解讀說:“秦德威與馮恩有賓主之義,乃是馮恩幕席出身,聽聞馮恩有難,愿赴闋相救。
此乃義舉也,又不影響案情,朝廷又何必拒絕?難道諸君沒有彰義之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