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給陛下帶個話
眾人:“.”
所以他們一群人說了這半天,最終還是不如秦德威托工具人傳的兩句話?
嚴世蕃只感覺悲愴莫名,自己在前面鋪墊了那么多,本該自己獨攬首功,為何最后一錘定音的還踏馬的是秦德威?
沒有說理的地方,嚴世蕃只能垂下頭,默默的退回到最后面,也是尚寶司丞本應該站的地方。
又聽到旁邊有人小聲議論說:“朝廷議事乃至于決斷,還是要看秦學士啊。”
嘉靖皇帝又對群臣道:“朕欲將圣母梓宮南運至此,與皇考合葬,爾等以為如何?”
首輔夏言想了想,還是奏道:“只是沿途地方又要整修一遍道路。”
蔣太后梓宮如果南下,那肯定也是最高的禮節待遇。沿途州縣又要重新修路。而且為保護梓宮,可能動用上千人隊伍護送,對沿途州縣又是很大負擔。
今年皇帝南巡已經折騰了一圈,蔣太后梓宮南下再折騰,北直隸、河南、湖廣沿途州縣只怕撐不住。
萬一這些中原腹地出現民變民亂,那不是打勵精圖治嘉靖皇帝的臉嗎?
嘉靖皇帝又對嚴嵩問道:“爾以為如何?”
嚴嵩很恭順的答道:“只聽陛下圣裁,臣子竭力去做就是?!?br/>
嚴世蕃在心里合計了一下,感覺自己機會又來了,又一次排眾而出,對嘉靖皇帝奏道:“臣想過此事,略有所得?!?br/>
嘉靖皇帝卻很有期待的先對禮部尚書張潮問道:“爾意又如何?”
張潮答道:“若行于陸路,圣母梓宮撼動于道路,搬運環節也多,時有傾覆之險,有傷陛下之孝心。
若陛下不急于一時,圣母梓宮可從水路南下。沿運河送至江水,再沿江而上到漢口,然后轉入漢水?!?br/>
雖然所費時間很長,但不用修路了,也不用再一次騷擾陸路沿途州縣了。
梓宮放在船上還有好處,不用搬來搬去了,比較體面。而且走水路話,沿途安全系數更高,不需要那么多護衛,節省沿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