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諸事議定
在大多數人認知里,倭寇似乎就是嘉靖三十年以后的事情,然后就有了俞龍戚虎的故事。
其實不然,從嘉靖二十多年開始,就已經有成分混雜的批量倭寇出現,距離現在也沒幾年了。
秦德威作為穿越者,當然不會坐等到嘉靖三十年以后,倭寇進入高峰的時候再動手。
能在前期用較小代價解決問題,何必拖到大后期?而且倭寇問題,還涉及到海外貿易政策問題,秦德威很有興趣插手這些事務。
如果能在嘉靖二十年代集中精力解決掉海患,那么到了嘉靖三十年代,再解決同樣步入高峰的北虜時,就能從容許多。
先南后北,這就是秦德威對未來實務大體的規劃。這樣不至于出現南倭北虜一鍋粥,大臣、官校疲于奔命的現象了。
所以秦德威才讓徐老三練練武順便學學兵法,以備數年后的起用。
送走了魏國公和老指揮,焦文杰又陪著秦學士,見了幾波客人。
從興奮到麻木,焦文杰只用了半天時間。他懷疑,全南京城的大人物是不是都要來秦府坐坐?
而且他從來沒發現過,原來這些大人物身上還有和藹可親的一面,十分熱心的與他焦秀才閑談,讓他受寵若驚。
送走了今天上午的最后一波客人,秦德威揉了揉額頭,對焦秀才問道:“你感想如何?”
焦秀才由衷的感激說:“居然能結識如此多前輩友人,讓我十分意外,簡直像是在夢里。”
秦德威提醒說:“認識那些人的是我,而不是伱。你最好清醒一點,不要以為搭幾句話,就變成你的人脈了,里面區別大了。”
焦文杰:“.”
隨后秦德威領著焦文杰,找到了叔父秦祥,一起用午飯。
席間秦祥又說起大郎的事情,不容置疑的說:“無論如何,大郎必須留在南京!不然你拆掉我這身老骨頭好了!”
秦德威也沒辦法了,只能同意說:“既然叔父離不開大郎,那就聽叔父的話。”
秦祥喜滋滋的說:“那就趁著你在南京的機會,趕緊落實館師人選。”